一、简述金钏含耻辱而死以及死后众人的表现
第一位,自然是王夫人。
但是要讲王夫人对金钏儿死的态度要从金钏为什么死说起。
第三十回里,宝玉受了黛玉宝钗的夹板气自觉无趣就闷闷的一个人出来了。这个季节正是盛暑之际,各处主仆都因日长神倦,所以处处鸦雀无声。
宝玉无意间走到了母亲王夫人屋里,看见王夫人在里间凉床上睡着,金钏儿坐在旁边捶腿,也乜斜着眼乱恍。一时间,见金钏儿神态娇憨,便出言戏谑。
{请注意,在宝玉戏谑金钏儿的时候,说了很多话,因此声音不会小。而后来金钏儿只回了一句话,为什么王夫人偏偏没有听见宝玉的言辞轻浮,只听见了金钏儿的那一句:“你忙什么?金簪儿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呢?
很明显,王夫人是在有意偏袒宝玉,她知道,儿子只有一个,而丫头要多少有多少。并且儿子调戏丫头的名声传出去也不好听,而丫头勾引少爷是随便主子怎么处罚的。所以,与其说王夫人先前没听到宝玉调戏金钏而只听见金钏儿勾引宝玉,还不如说是王夫人只等着金钏儿出声,好有个由头把这个被宝玉调戏的丫头撵出去!}
金钏儿在这之后苦苦哀求王夫人不要撵她出去,因为一旦被撵出去就等于毁了她一生的名节。在当时贾府在外人眼里是个宽待下人的贵族府邸,一个丫头被主子撵出贾府去是没脸活了的。但是王夫人横了心要把这个在她眼里可能把她独生儿子勾引坏了的“小娼妇”撵出去的。
所以性子刚烈的金钏儿觉得自己再也没脸活了,于是跳了井。
三十二回,金钏儿是王夫人的贴身大丫头,宝钗听说金钏儿跳井死了,所以去王夫人那里表示安慰 同时也想借此打听个清楚。
言谈之间,听王夫人说:“原是前日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两下子,撵了出去。我只说气他几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
{注意,这里王夫人对宝钗说的一番原由,是根本不存在的,完全是王夫人编造的。宝钗这么个冰雪聪明的一个人怎么可能不知道王夫人说的未必是真话?若照王夫人的说法,金钏怎么也不可能跳井。}
**********************************喵喵专用分割线***********************************
所以,王夫人对金钏死的态度是:
在王夫人的眼里,金钏是一个是一个他儿子调戏的对象,这是她作为一个封建贵族母亲不能容忍的。她根本就是有意要逼死金钏儿。
而她后来对宝钗说的那番话,只不过是为了维护她在众人眼中“吃斋念佛,菩萨心肠”怎么个伪善的面具形象。
因此,王夫人对金钏儿的死是--唯其致死而后快!
*********************************喵喵专用分割线*********************************
第二位,宝钗。
宝钗听说了王夫人的贴身大丫头跳井死了,以她平时做人的圆滑体面的原则,自然是要去王夫人那里好生安慰安慰以显示出她知体恤识大体的性格。
但她同时也必然满怀疑惑。一个吃穿用度跟二流主子一样的王夫人的贴身大丫头怎么可能莫名其妙的跳井呢?她也是有好奇心的,于是,在安慰王夫人的同时也可以探听清楚金钏真正的死因。
于是,她便在王夫人那里听到了王夫人的那番说辞(前面说过了,这里不赘述了)。
她自然知道王夫人所说的理由不可能是王夫人撵金钏出去从而致使她死的真正原因,而她也完全可以推测出王夫人为什么要撵金钏儿出去的原因。唯一可能的就是王夫人的独子宝玉,同时她也深知宝玉的见一个爱一个的性格。
但是她猜度出了金钏死的真正原因后,只表现了对王夫人的安慰,以及顺着王夫人的意说了一番王夫人所愿意听的话,并没有对金钏儿的死表现出常人应有的丝毫惋惜。
**********************************喵喵专用分割线***************************************
所以,宝钗对于金钏跳井的态度是:
冷漠,麻木。她认为金钏的死是跟她丝毫没有关系的,同时她不过是个做错事被撵出去的丫头。金钏是丝毫不值得她为其有丝毫惋惜的。
她把自己的新衣服给金钏做装裹,更不是对金钏本身的喜欢,而是借此来讨王夫人的喜欢而已。
**********************************喵喵专用分割线***************************************
第三位,玉钏儿。
玉钏儿是金钏儿的亲妹妹。金钏儿被王夫人逼死后,王夫人为了笼络人心,收买玉钏儿,便把金钏儿的每月月钱加给玉钏儿。玉钏儿为此得给王夫人磕头谢恩。与姐姐金钏同为王夫人房中丫头,她与姐姐感情很深,金钏被逼跳井自杀,她知道与贾宝玉有关,心中甚恨宝玉。贾宝玉为金钏致死等事挨打,伤势很重,王夫人做好莲叶羹,命玉钏送去。见到宝玉,玉钏满脸怒色,正眼也不看他一眼。宝玉只得把人支使出去,虚心下气,温存磨转,并哄玉钏亲尝了一口莲叶羹,至此玉钏脸上才有了几分喜色。
玉钏在当时并没有当即跪下替姐姐求情,难道她慑于王夫人的威严不敢求情?还是知道求了也没有用?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她保持了一贯的沉默作风,并没有出手相救。回家之后的金钏“在家里哭天哭地的,也都不理会她”,可见金钏回家之后,玉钏也没有半句劝慰的词语,难道姐妹之间就真的生分到了这样的地步?
等到金钏真的死了,“他们家里还只管乱着要救活”,这时的玉钏才会觉到失去姐姐的悲伤吧,才会摹然明白姐姐已经永远的离开了自己了吧。那些原是姐妹之间的不快瞬间就会被身子被井水泡的极粗的金钏死相所代替。看着老实的父母痛哭的样子,玉钏一下子长大了,心里自然也生出了恨意。
**********************************喵喵专用分割线***************************************
所以,玉钏儿对金钏死的态度是:
玉钏儿在亲姐姐金钏死后才真正体会到在偌大个贾府里,尽管人人都笑颜以对礼数周到,可是在这种竞争严酷的环境里真正能体会到温情的也只有自己的亲手足了。因此她在金钏死后,从开始时候对金钏死的悲伤渐渐演化成为了对造成她姐姐跳井的直接元凶王夫人和宝玉的深深恨意。
**********************************喵喵专用分割线***************************************
说明:分割线外的为喵喵对金钏死后书中对个人物描写片段的分析。分割线内的是喵喵对金钏死后各人物对金钏死的态度的理解。
二、简述刘姥姥二进大观园
作者对于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是颇费了一些笔墨的(三十九回到四十二回几乎全篇都是关于刘姥姥的)。
刘姥姥是个老实朴实的庄户老妪,她自第一次进荣国府讨得接济后就一直惦记着要“报答府里的太太奶奶们”。于是趁这年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留的尖儿聊表她的“穷心”。
正巧,老太太给宝钗过生日,平儿去回王熙凤的时候偏偏给老太太听见了。于是说:“我正想个积古的老人家说说话儿,请了来我见见。”就这样,刘姥姥这回才算真正有缘分进了大观园。
在这差不多整整四个回目里,借刘姥姥写尽了大观园里格式人等从对姥姥的态度,以此所折射出来的性格。王熙凤的趋炎附势、平儿的善良温厚、鸳鸯的乖巧伶俐、妙玉的清高厌世、湘云的娇憨懵懂等等。
同时还借老太太领着刘姥姥及众儿孙婆媳游幸大观园 的过程对大观园各个庭院在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里描写不够详尽的补充。
可以看出,正是由于刘姥姥的到来,作者才有可能以引领刘姥姥游赏大观园为线索,逐一描写了红楼女儿的各处居所和聚宴,行令,品茶各种活动,以散点透视的方法对她们如何参与这次规模空前的飨宴进行各具特色的描绘。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刘姥姥这个人物的线索作用,作者对组织这场庞大的飨宴将感到难以驾驭。从这个意义上说,刘姥姥作为一个穿针引线的人物,固然不一定是故事的主角,但也绝无理由把她看作一个插科打诨的丑角。
同时刘姥姥也是整部巨著非常重要的引线式人物之一。因此,作者也必须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时候详尽刻画这个人物的各方面性格。为后来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和后来的搭救巧姐做个故事合理性的必要铺垫。
1, 金钏是王夫人的侍女,在王夫人午睡时,因宝玉用言语和金钏调情被王夫人听见,就愤怒的将她撵回家去。金钏于是含羞投井自杀。
王夫人说是因为不小心落井而死,假惺惺的悲伤。
宝钗明知不是却为迎合王夫人说王夫人已做到仁至义尽,金钏一定心怀感激。
平日里和金钏较好的侍女及宝玉在金钏的忌日偷偷的去庙里祭祀,宝玉哭着说是我害了你。
2,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只是为了感谢,并且带来了村下地里产的东西.而她这次却因为得到贾母的欢心而得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钱和物.贾母的东西,凤姐的,平儿的,鸳鸯的,还有妙玉经宝玉之手给她的那个因她用过而不要了的茶杯,等等,可以说是满载而归而归了.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正赶上贾母高兴,她就留住了一段时间,王熙凤为了讨贾母高兴,让刘姥姥凑个趣儿,期间搞出了不少笑话,吃饭时要刘姥姥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头老母猪不抬头~!然后去花园逛逛,弄一盘子的鲜花把刘姥姥插满头,像个老妖精了,刘姥姥喝醉酒还在宝玉房间睡了一觉,然后袭人拿几把香放在香炉里烧,去了酒气,这件事掩护过去了,不然可不得了,走时贾府送了些银两,衣物,食品,让刘姥姥感激不尽.
袭人、宝钗听说很惊讶。王夫人暗自难过,却不肯说出实情。精明的宝钗只劝慰王夫人时金钏自己的原因。只要多赏几两银子就是了。又送来了自己的衣服。但终究并未为金钏难过。宝玉很伤心,特偷跑出家祭拜金钏。
刘姥姥送家里产的一些瓜果孝敬贾府,被贾母留下,也想存心显示一下。众人带领刘姥姥进大观园游玩。鸳鸯、凤姐让刘姥姥故意讨笑,临走送了她很多东西。没吃过、没见过、没经历过的都见过了。
被林黛玉形容为“携蝗大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