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平台都有其优点,也有期缺点,准确的说,是知乎、维基百科、论坛、微博和微信等平台上的很多内容客观存在这些问题,而不是说平台本身就具有这些问题,当然知乎也存在一个不足之处,笔者将在后边具体阐释,这里不作赘述。
1、维基百科:维基百科是众人一起进行编辑,而知乎是众人一起回答问题,回答可以是有不同立场,多维度的,维基百科的指向性明显就是对词条进行下定义。词条被限定在一个学科范围内,只能解释“是什么”,对“为什么”和“怎么办”无能为力。
2、论坛:论坛的模式是主题—回复,适合讨论宽泛的话题,每一个回复不是都能回答道点子上,而是在讨论中逐渐得出结果。优质论坛仅为少数,即使是好贴也存在有效信息不集中的问题,比如内容被大量刷屏和吵架所冲淡,广告营销气息浓厚,帖子质量良莠不齐。
3、微博:对于知识的获取与分享,微博可以迅速地病毒式传播,由于大量转发,导致内容重复率高,造成较多的信息垃圾。而知乎更多的是就某一个问题,回答者通过不断的优化,获得近乎完美的答案。微博网民易情绪化,更常见的是微博的营销化。
4、微信:微信是以社交关系为中心,本身是沟通平台,它不会负责筛选好的内容给你,而是确保任何信息都会传递给你。订阅好的知识分享,就目前而言只是一个依附于社交的功能,而且还一直被压制,订阅号被折叠起来以后,信息被看到的几率降低,自然被分享的几率也降低。存在着信息传播范围有限,信息来源不明、真伪难辨,信息缺乏评论进化机制等问题。
再反观知乎,从设立和前期运行上,它似乎尽量避开以上几个平台的几个雷区。首先,知友来源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年龄、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乏业务精专、匠心独具的牛人,这样确保了信息来源的多维;其次,从知友的大量回复来看,形成了摆事实讲道理的习惯,很多人都会在回复中引用出处或者举证,也经常有发图片表格论证的,即使是将故事,也多是基于真实发生的事件,保证了信息内容的客观;再次,知乎的氛围不像其他平台那样浮躁、轻佻,反而更多地是走“慢下来,往细说,朝深去”的路数。最后,所有网友,不论是否是知乎注册用户,都能看到所有的问题和评论,注册后不分级别,都能参与知乎的提问与回复,都能点赞和反对,所有的参与者都是平等的。
总结:微博是获取消息的有力平台,知乎是专业问答平台,论坛侧重交互性。
知乎微博论坛是各有千秋呀。
微博和知乎是近些年互联网发展的标志性的社交媒介。微博 收录好 排名好 不容易封号。当然知乎, 也不错,不过容易封号。论坛是见证了互联网从无到有的繁荣历程,或许是一代人的记忆。
看是干什么用吧,如果是比较理论,学术上的问题需要讨论用知乎传播吧,如果是年轻人的时尚的资讯类的需要传播互动的,就微博吧。关于论坛现在都是自由讨论,大家看的不是很多,传播能力也不强。如果收集一些大家的讨论观点倒是可以。
各有特点,都是发表自己认识的地方,都有作用,分工合作形成一个整体。
这三者的侧重点不同,喜欢看哪个也跟个人喜欢有关。
知乎是问答类,上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观点和理念,比较有深度;
微博偏娱乐类,上面的东西涵盖范围广,适合消磨时间,了解趣闻;
论坛则可以发帖,发表观点,听取别人的意见,也是鱼龙混杂。关键就是看你想多了解哪方面的资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