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野猪养殖的关键技术是繁殖。初生特种野猪的抗病力比家猪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哺育率也低,只是家猪的80%。初期死亡率较高。从生产中看,纯度越高越难养。改进的措施主要是:
(1)降低繁殖母猪的野猪血统,原则上母猪野猪血统含量控制在37.5%~50%。
(2)加强饲养管理,调整好母猪的膘情,不要过肥和过瘦。母猪产后一周,适当降低饲料蛋白质和能量水平。
(3)掌握好产房温度,产后头三天产房温度应保持在30~32℃,4~10天28~30℃,仔猪断奶前温度应不低于22℃。
(4)断奶不要过早,寒冷季节55~60天为宜;温暖季节50~55天为宜。
(5)保持环境安静,生人一定不要进入哺育舍。工作人员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动作要轻,尽量不弄出声响惊扰野猪。实践证明,安静的环境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重要手段。
(6)母猪哺育期,保证优质青绿饲料的供给是养好特种野猪的关键,尤其北方地区的冬季青绿饲料的供给尤为重要。不要以为多喂精料就能够提高产奶量,恰得其反,特种野猪对蛋白质和能量的需求比家猪要低得多,喂过多的精料能给特种野猪带来许多危害,容易引起母猪消化不良,奶水过浓,容易引起仔猪拉稀。而多喂青饲料不仅能增加母猪奶水,还能减少仔猪黄、白痢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