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量是用货币衡量的,任何商品都有它的价格,价格由价钱标明。
2,在不发行新货币的情况下,货币的得来是通过“贷款”创造出来的。这个问题比较复杂,简要点说:假设社会里只有1万元,这1万元全部由客户甲存在A银行里。A银行有了这1W元,它就可以放贷,如果它贷给客户乙5000元,然后,客户乙把5000元存到银行B里,这样,社会上就有1W5000元在流通,如此,再重复贷款的话,1W元就可派生出若干新货币。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派生倍数要受到商业银行的法定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制约,在我国就是受到中央银行的制约。
3,怎样达到人人富裕?生产。只有实业才会让人们实现富裕,这是对整个社会来说的。金融上的富裕只是镜花水月,冰岛就是最好的例子。钱在社会中最大的作用就是流通,促进商品交换:钱多了,可以买的东西多了,东西才会流通的多,由于流通消费的多,生产的才多,这样慢慢大家才会真的富裕起来。
你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一个社会产品过多,而资金不足,那么它就会因流通不足,需求不足而导致减产,人们可以享受的也就少了。而一个社会如果产品不足,资金过多,那真的能让大家好起来吗?这个时候钱的价值除了一个数字一张纸又有什么用?
现在一般用GDP即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
你现在说的货币是不是指纸币?纸币只不过是货币符号,真正的货币指的不是观念上的货币,而是可以作为财富储藏手段的商品,如足值的黄金白银等
货币通过流通行使其职能的
总量是用货币来衡量的,货币一直在发行,只不过发行的方式不仅是纸币。更多是以存款准备金的形式发放,就是银行必须存一定比例的钱在央行,央行发货币就是说: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准备金增加了,这就算发了货币了,商业银行就可以把钱贷出去,社会上就有钱了。还是去看一点货币银行学中货币创造的内容吧,不是很容易说明白。
人人富裕不是很容易实现,如果富裕是个与别人对比的概念的话,那么就得平均,那就成平均主义了。如果是绝对量的话,那就只能大力发展经济了。理论上讲,现在这么发展就人人富裕了,但是还是重在看富裕的定义是什么,这是个主观的定义。
衡量一国产值的常用指标就是GDP
你考虑的是存量,GDP是个流量;存量没有多大意义,对一国如果要计算存量,总储蓄还是有一些用的。
纸币不发行,就不会有新纸币,但是活期存款是可以创造的,而每年一国都会有一定比例的新发行货币。
人人富裕,那只是空话。公平的社会是在保障基本权利的同时,还有对多付出,多才华的人有积极地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