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一下:举一个妇孺皆知的,古今名人“活到老,学到老”的事例

2025-01-30 22:19:10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活到老学到老
  为了不落后于时代,2001年,86岁的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开始使用电脑,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2006年,91岁时当开博客当“博主”。 晚年的于光远以乐观的生活态度治学为文,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坐在电脑前,除了吃饭、睡觉,他基本都在电脑上写着、学着、玩着、快活着。他表示,不过百岁生日,要出百部著作。91岁时,他出版的著作已达80部。

“为什么不把蜡烛点起来呢?”
  即位于公元前557年(春秋时期)的晋国君主晋庄平公姬彪,在他70岁的时候,觉得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实在是太有限,希望多读点书,多长点知识,可是他对自己的想法不是很自信,于是他去询问他的臣子、一位双目失明但博学多智的老人师旷。
  晋平公问师旷说:“你看,我已经70岁了,我希望再读些书,长些学问,但是又担心是否太晚了。”
  师旷回答说:“大王说太晚了,那为什么不把蜡烛点起来呢?”
  晋平公不明白师旷在说什么,便说:“我在正经地问你话,你却我瞎扯什么点蜡烛,哪有做臣子的如此戏弄国君的?”
  师旷听后连忙说:“大王,您误会了,我一个双目失明的臣子,怎么敢随便戏弄大王你呢?我听说,人年少好学,如同早上的太阳绚丽;人壮年好学,如同中午的阳光炽热;人老年好学,如同入夜点亮蜡烛,蜡烛的光亮虽然不如阳光,也总比在黑暗中摸索要好多了。”
  晋平公恍然大悟,高兴地说:“你说得太好了,的确如此!我有信心了。”

  不爱学习,即使大白天睁着眼,也只能两眼一抹黑;只有经常学习,不论年少年长,学问越多心里越亮堂,才不至于盲目处事、糊涂做人。

回答2:

就以晋平公为例吧!

晋平公作为一位国君,政绩不平,学问也不错。在他70岁的时候,他依然还希望多读点书,多长点知识,总觉得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实在是太有限了。可是70岁的人再去学习,困难是很多的,晋平公对自己的想法总还是不自信,于是他去询问他的一位贤明的臣子师旷。

师旷是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他博学多智,虽眼睛看不见,但心里亮堂着呢。晋平公问师旷说:“你看,我已经70岁了,年纪的确老了,可是我还很希望再读些书,长些学问,又总是没有信心,总觉得是否太晚了呢?”

师旷回答说:“您说太晚了,那为什么不把蜡烛点起来呢?”

晋平公不明白师旷在说什么,便说:“我在跟你说正经话,你跟我瞎扯什么?哪有做臣子的随便戏弄国君的呢?”

师旷一听,乐了,连忙说:“大王,您误会了,我这个双目失明的臣子,怎么敢随便戏弄大王呢?我也是在认真地跟您谈学习的事呢。”

晋平公说:“此话怎么讲?”

师旷回答说:“我听说,人在少年时代好学,就如同获得了早晨温暖的阳光一样,那太阳越照越亮,时间也久长。人在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好比获得了中午明亮的阳光一样,虽然中午的太阳已走了一半了,可它的力量很强、时间也还有许多。人到老年的时候好学,虽然已日暮,没有了阳光,可他还可以借助蜡烛啊,蜡烛的光亮虽然不怎么明亮,可是只要获得了这点烛光,尽管有限,也总比在黑暗中摸索要好多了吧。”

晋平公恍然大悟,高兴地说:“你说得太好了,的确如此!我有信心了。”

诚然,不爱学习,即使大白天睁着眼,也只能两眼一抹黑;只有经常学习,不论年少年长,学问越多心里越亮堂,才不至于盲目处事、糊涂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