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语句子中什么叫主,谓,宾,定,状,补

2025-05-07 10:42:05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一)、主语:

主语,是执行句子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主语是句子中的陈述对象,常常由名词、 代词或者名词性短语充当。形容词、动词、 谓语性短语和 主谓短语也可充当主语。

举例:

1、冰雪融化了,草儿绿了,春天来了。 (冰雪、草儿、春天,名词作主语)

2、一米等于一百厘米。 (一米,数词做主语)

(二)、谓语:

谓语概念在语文语法中作用是表明主语怎么样、有什么性质、处在什么状态等等,是用来陈述主语的,常用动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名词、名词性短语,主谓短语充当谓语。

举例:

1、他们正在排练节目。(排练,动词做谓语)

2、鱼儿在河里游泳。(游泳,动词做谓语)

(三)、宾语:

宾语,又称受词,是指一个动作(动词)的接受者。宾语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动词的后头。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宾语从句等来担任。

举例:

1、最有效的防御手段是进攻。(动词作宾语)

2、谁说女子不如男?(主谓短语作宾语)

(四)、定语:

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特征的。 

主要有形容词,此外还有名词、代词、数词、介词短语、动词不定式(短语)、分词、定语从句或相当于形容词的词、短语或句子都可以作定语。

汉语中常用‘……的’表示,定语的位置一般有两种:用在所修饰词之前的叫前置定语,用在所修饰词之后的叫后置定语,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修饰和被修饰、限制和被限制的关系。

(五)、状语:

状语是句子的重要修饰成分,是谓语里的另一个附加成分,从情况、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肯定、否定、范围和程度等方面对谓语中心词进行修饰、限制。

状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如“一九四九年,我们国家举行了开国大典”、“在北京,我们游览了故宫”其中“一九四九年、在北京”就是分别表时间、地点的句首状语。

(六)、补语:

补语是述补结构中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目的等成分。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

补语主要由谓语性词语、数量短语和介词短语充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主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谓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宾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定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状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补语

回答2:

1、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例如:
(1)中国人民 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 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例如:

(1)满天乌云 顿时消散了。
(2)树叶 黄了。
(3)小王 今年十六岁。
(4)鲁迅 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明天 星期日。
(6)什么书 他都看。

3、宾语 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 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例如:
(1)什么叫信息?

(2)门口围关一群看热闹的。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4、定语 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例如:

(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2)(三杯)美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4)(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5、状语 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 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
时间、处所或程度等。例如:

(1)他[已经]走了。
(2)咱们[北京]见。
(3)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4)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 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

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高速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

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6.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 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
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例如:

(1)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2)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3)他生〈于1918年〉。

(4)他坐〈在桌子旁〉。
(5)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象要流下来似的〉。

7.独立成分 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需

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用来表示称谓呼叫,对事物原推测、估计、注释、补充、感叹、摹拟语气等。
例如:

(1)事情明摆着,你看,我们能不管吗?
(2)十分明显,不大大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四个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3)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
(4)砰,砰,一阵枪声传来......

充当独立成分的,有的是一个词,有的是短语, 它在句子的位置比较灵活,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

8、复指成分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指同一事物,作同一个句子成分。例如:
(1)先生自己也要书。

(2)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这已经 成为。挡不住的历史潮流。
(3)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丽的战斗--松骨峰战斗

回答3:

一两句话说不清楚,你在网上搜一下汉语语法,就找百度百科的“汉语语法”就行

回答4:

通俗的理解:

主语
即一句话中
动作的发出人


谓语
即一句话中的表示
具体动作
的部分;

宾语
即一句话中
动作的承受者


补语
是句子中
动作状态进行修饰


定语
是对句子中
名词性的词语进行修饰
的部分;

状语
是对句子中的
动词性词语或全句整体进行修饰
的部分。

有首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
,

主干枝叶分清楚
,

主要成分主谓宾
,

附加成分定状补。

主语功能被描述,

谓语最爱说主语;

宾语多在谓语后,

配合谓语来描述。

定语只在主宾前,

限制修饰不含糊;

状语有时在句首,

谓语前面常光顾;

补语天生胆子小,

谓后宾后小嘀咕;

的前为定得后补,

地字前头是状语。

明确概念常练习,

学习语法莫怕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