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棺材盖上后要钉钉子?

2025-05-08 03:33:05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1、起密封作用;

2、使死者不再受打扰。

一般“入殓”在死后的当天、第二天和第三天不等,通常是三日入殓成服。此时如果死者是女的,一定要有娘家人在场,特别是得不到老舅的首肯是不能入殓的。   

尸体装进棺材后,接着要钉棺盖。镇钉要用七根钉子,俗称“子孙钉”,据说能使子孙兴旺发达。钉钉子时,亲属一齐喊叫死者“躲钉”,然后向棺盖上撒五色粮,大殓告成。此后,每天三次烧纸哭祭,谓之“捻香”,直到出殡为止。

古时棺木不用钉子,用皮条把棺材底与盖捆合在一起。横的方向捆三道,纵的方向捆两道。横的方向木板长,纵的方向木板短,“三长两短”即源于此。

老一些的棺材制造艺人是不用钉子的,据说:钉子的用法和位置颇有讲究,暗合一些引申意。

其实把棺材盖钉起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起到密封的作用。以前的人,很多人死了以后并不是很快下葬的,要停放很放很长的时间,把棺材钉起来进行密封可以防止尸体腐烂之后的各种有害气体的散发。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棺材钉钉子,不再使死者受到打扰,使其能够顺利进入地下世界。所以棺材的底部很薄,正是人们相信这样可以方便逝者进入地府,顺利投胎。

回答2:

其实这是风俗习惯,必须啊都这个叫病史,并是你儿女的这这面还得喊着,这里的人应该也多等看碰着他们

回答3:

回答4:

这样里面的人就出不来外面的人也进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