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改进一代
是:沈飞的歼-8B/C/D/F/H,歼-11,歼-11B;成飞的歼-7G,歼-10,歼-10战斗/教练机;西飞的歼轰-7,歼轰-7A,新轰-6等。其中,歼-8B/C/D/F/H采用了我国自行研制的综合火控系统,并配备了我国新研的WP-13B/F发动机,具备了与F-16A/B和幻影-2000-5相抗衡的实力,是我空军近期较成熟,实用的歼击机;歼-11B是我国在引进苏-27生产技术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的全国产化的歼-11。该机在SU-27CK飞机基础上,保持原有总体布局和功能系统性能不变,但发动机换装了国产WS-10发动机,火控雷达换装了国产1474型雷达,并能加挂国产的PL-12导弹等武器。歼11B与苏-27CK相比,飞机重量,飞行性能,机体寿命等基本不变,开发此机,主要使歼-11全国产化,提高我空军武器战备完好率,降低对俄方的依赖。该机已于2003年12月6日首飞,于2005年定型投产。沈阳601所还打算在歼-11B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研制歼-11多用途型,型号估计是歼-11C。成飞的歼-7G是歼-7E的进一步改进型,主要改进火控系统,装备了头盔瞄准具,在近距离格斗方面,上了一个台阶,于2004年装备部队;歼-10已于2004年8月正式装备部队。该机研制历经20年,性能与F-16C/D相当,是我空军2020年前的主战歼击机。该机装一台WS-10发动机,并配备1473型火控雷达。该机的火控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先进综合火控系统。该机的进一步发展型就是双座的歼-10战斗/教练机,已于2003年12月首飞;西飞的歼轰-7A现已装备部队,对地精确打击能力超过苏-30MKK2,该机配备两台完全国产化的WS-9;进一步的改进型已在规划中,即歼轰-7B。歼轰-7B采用并列双座座舱,并加装导航/轰炸系统,武器投放计算机,攻击雷达,地形跟踪雷达和雷达高度表等,将发展成为一种新的中程超音速战略轰炸机;新轰-6现已开始生产,其作战效能已跟俄罗斯的图-95和图-26”逆火”差不多,成为我空军近期战略进攻力量中坚。二:研制一代中国目前正在研制一代的作战飞机就是歼-13隐形歼击机。歼-13于”九五”末期开始立项研制。国家先期投资达80多亿,由611所组织研制,是该所继歼-10之后,组织研制又一国家重大专项工程。该机采用了多种隐身材料和技术,使其迎头方向的雷达截面积(RCS)降低到0。5米2,敌方雷达对它的探测距离将减半。由中国科学院电磁理论和应用研究所研究人员组织的科研小组对歼-13在进气道和发动机的压缩机叶片表面喷上了一层铁磁雷达吸波材料。其中一种厚度0。7MM和1。4MM的涂层材料用于进气道;一种0。5MM的涂层材料用于低压压气机前级叶片。这些措施可以使歼13进气道产生的雷达反射降低10-15DB;为了隐身,歼-13的座舱盖也进行了改进,研制人员已开发了一种等离子体沉积处理工艺,把等离子体沉积到金属和聚合物材料夹层中。把波屏蔽在座舱外,同时不影响太阳光的进入。歼-13的动力装置是一?24所研制的WS-10A发动机,最大推力为14000公斤,推质比接近9,发动机的级数为7级,并具有轴对称矢量喷管。该发动机的核心机已于2004年完成测试,歼-13的演示样机已于2004年开始在成飞总装,预计2008-2010年服役。它将采用更加先进的综合航电系统,火控雷达为1475型有源相控阵雷达,是我国一种具有第四代歼击机特点的准四代中型歼击机。是我国标准第四代歼击机出现前,应对F-22与F-35威胁的利器。
我国已装备部队的各种机型名称如下:
我国的国产军用飞机名称一般以其机型分类的第一个字再加上序号构成,如歼击机中有歼5、歼6;轰炸机中有轰5、轰6等,我国已装备部队的各种机型名称如下:
歼击机(战斗机)——歼5、歼6、歼7、歼8、歼10、歼11
强击机(攻击机)——强5
轰炸机——轰5、轰6、歼轰7
水上轰炸机——水轰5
教练机——初教5、初教6、歼教5、歼教6、歼教7、k8
运输机——运5、运7、运8、运11、运12
直升机——直5、直8、直9、直11
我国的军用飞机序号一般从5开始,以上都是我国已投产的飞机型号,当中缺少序号的如直6、直7、运10等机型表示该机已设计但因种种原因未投产。
向高智能化发展,比如美国的F-22;俄罗斯苏-35;法国的幻影4000;中国的歼-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