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军训要不要

2025-05-08 14:39:4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赞成 学生说,困难、成长和梦想都在这里

  军训让我学会自理和独立

  张博洋(女,13岁,初一学生):上周封闭式军训,我学会了叠军被、整理内务、洗衣服、打饭等。教官说,自己的事情尽量不麻烦别人,这种锻炼在家里是从来没有过的。军训结束后,我回家一直坚持自己洗袜子,中午放学回家自己煮面,感到真的独立了。要是每年暑假都有军训就好了,这样我们就能从懒散的暑期生活中脱离出来,接受阳光和风雨的洗礼了。

  牢记流汗流血不流泪,啥都不是个事

  贾文静(女,15岁,初三学生):初一军训的时候,我把“军训”当作“苦”的代名词,后来才理解了深层次的含义。

  炎炎烈日下,汗水渗出我们的额头;跌倒在训练场上,皮肤擦破了再爬起来。我们没有眼泪,学会了承受,劳记“流汗流血不流泪”。遇到蚊虫叮咬,默默忍受着,不愿影响整齐的队列。风雨中,任凭雨水渗透我们的军服,模糊我们的视线,在教官的带领下,我们仍继续拼搏。军训中,我们深信“坚持就是胜利”,铭记“团结就是力量”。

  打那以后遇到困难,想起军训经历,觉得啥都不是个事。

  军训可以圆当兵的梦想

  吴志刚(男,17岁,高二学生):当兵的梦想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的,但军训却可以部分圆这个梦。记得《我是特种兵》里,军人们面对国旗许下的誓言—“如果需要我将为国捐躯,如果必要请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让我不禁佩服作为一名军人的胆量和刚强。军训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是一次意志的考验,它让我们体验了一次当兵的生活,它教会了我们怎样去面对生活,怎样去面对困难,怎样去承担责任,怎样去赢得荣誉。

  赞成 家长说,让孩子们吃点苦有好处

  军训是苦,比宅在家里强

  王琳(女,37岁,策划师):现在的孩子比较娇气,在军训中吃点苦有好处。我儿子整个假期宅在家里,就怕他性格变孤僻了,现在军训了,我挺高兴的,总比让他宅在家里强。

  孩子们一直为分数打拼,不缺营养、不缺钱花,缺少艰苦环境的磨炼,缺乏严格的纪律约束,军训恰恰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另外,学校很注意训练时间,并做好了防暑降温工作,绝大多数孩子也没有像家长担心的那样吃不消。

  军训可以培养爱国主义

  武学清(男,48岁,公务员):前两天看了一张报纸,有个说军训的评论,大意是:环顾全球,哪个国家没有国民教育,哪个地方的国民教育不是提倡正面、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不是介绍国家的成就成果?不是希望人民、青少年以国家民族为荣为傲?当然也会谈及不足与错失,但不会作为占绝大比重的分量。从这个角度看,军训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一环,也是国家意识形态宣传的必要手段。我觉得这种观点太对了,孩子们军训,得告诉他们军训的真正意义,可不是简单的吃苦耐劳。

  赞成 教官说,尚武精神要从小培养

  延续和播种尚武精神,不要让学生太文弱

  赵冀明(男,42岁,教官):有人主张,军训是大学生和成年人的事,不应向中学生甚至小学生群体推广。其实这是种偏见。尚武精神不是从天而降的,是从小养成的。小学生没有必要参加通常的军训,但也需要意志和精神的培养。中学以上参加有限度并包含精神激励的军训其实很有好处,这就是尚武精神的播种和延续。

  当下的军训事实上是过去尚武精神的延续。古人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一个君子要文武双全,有质朴的武的一面,也有文明的文的一面。

  古人强调尚武,不仅是为强健体魄,更是培养和保持一种民族精神。从国家层面,军训教育必不可少,从社会层面,军训之所以演变成一种巨大需求,背后正是我们的教育过于尚文,让学生的体魄和精神都太文弱了。

  反对 学生说,军训受罪、压抑,没有效果

  平时舒服惯了,突然军训受不了

  杨帅(男,12岁,初一学生):军训快一个星期了,开始觉得挺好玩,后来就惨了。教官要求我们把胳膊抬高、抬平,非得成一条直线。有些同学坚持不了,胳膊就塌下去了,腿也站不直了,队伍渐渐没了样子,教官不答应,反反复复让我们一直做。平时游玩、上下学,都是老爸老妈车接车送,从来没有锻炼过,军训,真是受罪。

  培养集体观念,军训起的作用只是暂时的

  郭一则(男,15岁,初三学生):我觉得军训没什么实质性内容。许多人说,通过军训可以增强学生纪律观念、吃苦精神等等,其实效果几乎为零。假如不信,看看周围一些学生的情况就明白了。我们学校组织广播操比赛,班主任号召全班同学认真练习,可有些同学就不放在心上,再说也无济于事,最后我们班被淘汰出局。

  初一时大家都军训了,过后依旧我行我素,没有集体观念和团队观念。

  教官过分体罚男生,心里压力很大

  吕小薇(女,17岁,高二学生):高一军训的时候,我们的教官可凶了。有个男同学和教官的意见不一致,没有服从他的命令,结果被教官罚绕操场跑了好几圈,在毒辣辣的太阳底下,跑得快虚脱了,教官这才肯罢休。

  以前在影片里看见可爱的“兵哥哥”们既严厉又有人情味,这让我很向往兵营的生活。本来带着一颗爱它的心而来,谁知美好的印象就这么被军训教官破坏掉了。

  当时,就盼着军训赶快结束,因为心里很压抑,又没有办法调节。

  反对 家长说,实际操作层面收效甚微

  生活中不需要正步走

  刘自新(女,40岁,国企员工):现在,军训培养的是学生服从的思维和习惯,而不是培养自主和激情,那些单调的正步走、站军姿,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没有任何意义。生活中,难道还要正步走、站军姿吗?

  如果军训将重点引导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在当前还有一定价值,但价值也有限,这就好比学生参加一次吃苦的夏令营。

  军训模式滞后于时代发展

  李忠诚(男,55岁,教师):目前,我国大中学校的新生入学前,都要接受为期一两周的军训。有一种说法是,这种军训源自“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以及“时刻准备打仗”的非正常年代。

  如果是事实的话,这个模式一直延续到今天,真的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教育学生的需要,因为严重滞后于时代。

  军训中,有的教官方式不当泯灭孩子个性

  董耀斌(男,48岁,工程师):从更深层次看,军训本质是国防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它必须尊重人。让人学会吃苦、坚持和遵守纪律,可以以正直、激励等方式实现,也可以以管束、压制的方式实现。前者是教育,后者是奴役。

  所以,作为国防教育的核心部分,作为具有很大现实需求的军训,讨论其存废本身没有意义,真正的问题是军训需要恢复其教育的本真。一个能锻炼出人健康体魄,激发出人坚定意志和崇高精神的军训,是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都需要的。但有的教官军训时偏离了正常的轨道,让学生无条件服从他个人的种种决定,这样会泯灭孩子的个性,这种军训无疑是要摒弃的。

  军训经历似乎让孩子觉得没什么可留恋的

  杨静(女,38岁,银行职员):本来,每个从学生走过来的人对于军中生活都有好奇,但现在的军训经历似乎让孩子们觉得没什么可留恋的。我问女儿,军训给你留下了什么,她说苦而且没意思。

  此外,军训的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让受训者掌握一定的军事技能,作为后备役兵员的储备,那么如此看来,军训目前的训练内容主要集中在精神纪律性的层面,不能说没有意义,但是在实际的操作层面来讲收效甚微。

回答2:

当然要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