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对联》导学案
一、联林趣事
谢缙巧对曹尚书
明代翰林学士谢缙,是个有名的才子。据说,他六、七岁就能吟诗作对,人们都称他为 “神童” 。他家与曹尚书府第的竹园相对,于是他便在自家的大门上写了一联:
门对千竿竹;
家藏万卷书。
第二天,曹尚书见了很不愉快,命家人曹保去问是哪个人写的。一打听,原来是卖水的贫民谢通之子谢缙写的。曹尚书心想:我家的竹园景色岂能让他借用?于是,命家人把园中竹子砍去一截。谢缙见了,就在对联下面各添一字:
门对千竿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曹尚书读了对联更加气愤,忙命家人把园中竹子全部砍光。谢缙见后又在对联下面各加一字:
门对千竿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曹尚书感到十分惊奇,即命家人曹保把谢缙叫到府上。当谢缙来到曹府时,不料大门还关着。谢缙当时高声指斥:“正门不开,非迎客之理。”
曹尚书在门内说:“我出几副对联,如果你对得上,我便开中门迎接。”于是,念了上联:
小犬无知嫌路窄;
谢缙对道:
大鹏展翅恨天低。
曹尚书又念一联:
闲人免进贤人进;
谢缙闻声对道:
盗者休来道者来。
曹尚书见谢缙对答如流,连称 “奇才”,当即开了中门迎接。谢晋身穿绿衣,个子矮小,走起路来连蹦带跳,曹尚书便又挖苦他:
出水蛤蟆穿绿袄;
谢缙见曹尚书身着红袍,老态龙钟,不假思索地答道:
落汤螃蟹着红袍。
曹尚书听了觉得很尴尬。待谢缙进入府后,便问:“谢学生,你父母做何生意?”谢缙想起父亲起早摸黑,沿街卖水,早晨、夜晚水桶映照着太阳月亮的光华;又想起母亲在家纺线织布,双手灵巧操作的情景,于是回答道:
严父肩挑日月;
慈母手转乾坤。
曹尚书听了,不得不惊服谢缙的奇才。
读了上面这个故事,你一定也能想起来不少关于对联的趣事吧。写下提要,课堂上给同学们讲一讲。
二、了解对联常识
1、对联由 和 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无定规,但要求 , 。
2、对仗的要求是 , , 。
3、词性相同是指名词对名词, , , ,
等。(请用“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填入前面各空,并补充完整)
4、结构相当是指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 ,
, 等。(请用“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填入前面各空,并补充完整)
5、平仄是就字的声调而言,在现代汉语中,平声包括 、 两种,仄声包括 、 两种。
6、对联讲究平仄,对联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 ,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 。因为一般仄声短促,平声舒缓。
三、欣赏对联
1.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联中 对 ,均为颜色词; 对 ,均为地理名词; 对 ,均为天文名词; 对 ,均为形容词; 对 ,均为珠宝名称; 对 ,均为动词:上下词性相对十分严格,可谓工对之佳作。
2.揭阳一中校庆联:
癸亥创书院,岐山毓秀,榕水钟灵,喜看桃李争荣,流芳万里;
甲子庆校诞,嘉宾贲临,群贤兴会,欣祝鲲鹏展翅,奋翮九霄。
此联文笔庄重,层次分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联语以干支纪年开始,“癸亥创书院”、“甲子庆校诞”,一开头就巧妙地以 、 两字点明主旨。接着,灵活地运用句中自对格式,以“岐山毓秀”对“榕水钟灵”,“嘉宾贲临”对“群贤兴会”,写榕城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和揭阳一中校庆时的盛况。最后,再以 、 回顾过去和展望未来。联语活用比喻修辞格,把济济人才喻为 ,把他日大展鸿图喻为 。全联以“流芳万里”和“奋翮九霄”结尾,极具力度,极有气魄。
3.看教材78页,说说对应“孙行者”的几个下联好在哪里。
4.看教材78页,指出“对联欣赏”部分涉及到的人物与名胜。
5.下面是一组行业对联,请连线,使它与相关行业对应。
千秋伟业千秋福 一寸光阴一寸金 饭店
察及秋毫如照烛 看来老眼不生花 照相馆
一剪喜成百家愿 寸尺巧量万客心 理发店
但愿世间人长寿 不惜架上药生尘 钟表店
体态须眉都活泼 心神毫发不参差 眼镜行
虽云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中药铺
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弃之可惜 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裁缝店
四、学对对联
1.下面几副对联已经打散,请按照对联的相关知识重新组合。
A、人梯巧搭登攀路 水深不乏破浪舟
B、学海无涯勤可渡 阵阵渔歌卷春风
C、山高自有人行路 雨滋桃杏万户红
D、风吹杨柳千门绿 书山有径志能攀
E、点点轻舟腾巨浪 心血勤浇栋梁材
2.下面是几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
上联:扫千年旧习
下联:
上联:祖国江山好
下联:
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
上联:大地春回,青山绿水,祖国千般美
下联:
五、拓展延伸
查阅、复习学过的古诗文,包括你在课外所学,从学习、友情、做人、立志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辑一副对联。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