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的听力损失佩戴助听器效果如何?。

2025-05-09 06:26:46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先天性听力损失又称先天性耳聋,一般指母亲在怀孕期间或者是婴儿出生后刚刚几天发生的耳聋。根据听力损失程度,可分为:轻度听力损失,即听力损失在26~40分贝,可以听到话语,但是难以听到微弱的声音,如耳语声或语句中的辅音,如“蛇”或“潮湿”等。中度听力损失,即听力损失在41~55分贝,能够听到正常的说话声,但难以理解说话内容。可能能识别出句子中的元音,但无法听出辅音,几乎不可能理解语句。重度听力损失,即听力损失在70~90分贝, 可能几乎听不到正常的说话声,只能听到一些响亮的声音,只能对非常响亮的声音如汽车鸣笛声做出反应,但是不会被惊到,但是听力正常的孩子会被这种响度的声音吓到。极重度听力损失,即听力损失大于90分贝,无法听到任何说话声,只能听到非常响亮的声音。如果患有此类听力损失,那么可能只能感受到更响亮声音的振动。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选择合适的听力解决方案至关重要。对于在学说话前就已失去听力的儿童,如果他们能在较低年龄时植入人工耳蜗,成功的概率更大,因为他们能在大脑准备学习语言时接收声音信号。在年龄足够小时接受了听说训练的极重度听损儿童,能像听力正常的同龄儿童一样发展听说能力,口语能力几乎能自然地发展。对出生时有听力但后期失去听力的儿童,研究表明,失去听力的时间越短,能受益于人工耳蜗的可能性越大。年龄更大的儿童要经历一段康复期后才能重获听声能力。这个过程通常较为短暂,儿童一般能很快适应人工耳蜗带来的新声音。
需要强调的是,先天性听力损失的早期干预非常重要。在刚诊断出孩子有听力损失时,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到声音非常重要,因而,让孩子尽早植入人工耳蜗意义重大。获得良好听声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看植入得有多早。越早使用人工耳蜗,孩子获得更佳言语和语言能力的可能性就越大。据前沿研究者的研究结果,接受了早期干预的听损儿童在语言、辨识和社交能力方面领先于未接受早期干预的同龄人。不仅如此,早期干预为基本语言和社交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有助于孩子今后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获得成功。
由于重度至极重度听力损失无法受益于助听器,因此,人工耳蜗会更适合这部分孩子。通常,助听器能帮助改善一侧耳或双侧耳的轻度至中度听力损失,但如果孩子患有重度至极重度听力损失,使用助听器,就不足以帮助他们理解声音和学习语言。这是因为耳蜗损伤可能已到了仅靠助听器无法听到所有声音的程度,或者依靠助听器听到的声音不够清晰因而无法理解语言

回答2:

先到店做个听力.测听.看你对声音是否理解.

回答3:

你好!请问听力损失多重,现在语言情况如何?只要不是极重度的听力损失,助听器的补偿都不错。至于听到正常的声音,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对声音是否理解,先天如果从来没听到过声音,对声音是不理解的,需要长期的缓慢的语训过程。所以建议先从环境声音训练开始,为了生活方便。

回答4:

佩戴助听器后还需要结合言语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