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区的旅游资源

2025-05-17 10:13:0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汉尼道场——西宁法幢寺:法幢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园树庄,是青海省最大的汉传佛教比丘尼寺。法幢寺由尘空法师始建于1943年,总占在面积六千多平方米。寺内主要建筑有东西南北四个大殿和一座山门,塑像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文贤、普贤、地藏、大势至、观世音菩萨,还有毕提、毗虑遮那等。该寺1979年由润林法师重建,最后一次修整是1982年。寺内重要文物有千手观音画、药师佛、十六尊者等,千手观音画是镇寺之宝。重要的植物是旃檀树,为释慈云于1985年种植。本寺有僧墓塔二座,最早的是尘空法师舍利塔、塔内供奉舍利七粒,火化时有清香白烟,飘向西方。寺中有碑刻一块,刻有《因缘心咒》。寺内珍藏佛经三部,有《法华经》、《华严经》、《般若经》等。本寺著名祖师是尘空法师。 法幢寺每年中比较大的宗教活动有六次,信徒分布在西宁、大通、湟中、湟源等市县。该寺在全省汉族信教群众有较大影响。
法幢寺现任住持为释慈永。 青海省博物馆,是隶属于省文化厅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承担着全省文物的征集,收藏、保管、科学研究、宣传教育、陈列展览等工作。1957年,首次成立省博物馆筹备处,1962年撤消。1978年8月29日,省博物馆筹备处再次成立,1986年9月26日,青海省博物馆正式建馆并对外开放。旧址位于西宁市城东区为民巷41号,原青海地方军阀马步芳的私人宅邸“馨庐”。1996年9月,被青海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10月,被省教委命名为“学校德育教育基地”。1997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发文博系统“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5月1日,青海省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新馆位于西宁市西关大街58号,新宁广场东侧,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800平方米。内设主侧展厅9个,展出面积9146平方米,是集展区、办公区、文物库房区为一体的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大型博物馆。其整体建筑采用传统的中轴对称手法,具有浓厚的民族、地方特色,散发着强烈的时代气息,与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的新宁广场构成了古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是省会西宁标志性建筑和景观。
青海省博物馆下设:办公室、保管研究部、宣传教育部、展览部、信息发展部、设备管理部、文物安全部七个部室。
青海地处江河源头,历史悠久。地上、地下蕴藏丰富的文化宝藏,是中华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出土的文物逾20万件,其中不少珍品,是举世注目的国之瑰宝。青海省博物馆自筹备起,就致力于地方历史、民族文物的搜集整理,如今馆藏的各类文物已达47000余件,不少珍品是举世瞩目的国之瑰宝,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50余件。
新馆目前推出了《青海史前文明展》、《青海民族文物展》、《青海藏传佛教艺术展》和《可爱的青海》四个专题陈列,基本上以时代先后为序排列,以实物的形式集中反映了青海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的概貌,又分别自成体系,各具特色。《可爱的青海》展览以图片为主,辅之以沙盘模型,动物、矿物标本及先进的声、光、电手段,集中展示了青海旖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矿藏、水电、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青海在工、农、牧等各行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及显示出巨大发展潜力。 西宁人民公园是西宁市最大的公共游乐公园,位于城西湟水与北川河交汇处南岸。公园于1959年始建,后经数次扩建,现占地四十余公顷。主要游乐设施有花卉区、人工湖、儿童游乐区、动物观赏区及美术展览馆等。这里绿树成荫、曲径回廊、水阁相间、鸟语花香、十分清雅,被称为“人工绣景”,居西宁新八景之首。
人民公园以人工湖为核心,湖面面积近百亩。人工湖始建于1964年,逐年拓展。人工湖北岸是望湖楼,登上望湖楼,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北望滔滔湟水东流而去,南见人工湖上五彩缤纷。游人在赏景时,可品茶、下棋、饮酒。
占地五十亩的动物园内有黑颈鹤、灰鹤、班头雁、黄鸭、鱼鸥、棕头鸥、雪豹、猞猁、棕熊、野牦牛、岩羊、藏原羚、白唇鹿、麝、野驴等多种动物,它们大多是青藏高原所独有的动物。每年还会有大象、长颈鹿、国宝大熊猫等动物到这里巡展。由于这里独特的自然条件,人民公园是世界上首次人工饲养雪豹的地方,也是人工饲养条件下雪豹首次繁殖成功的地方。 公园西侧有绿园花圃和儿童乐园。绿园花圃鲜花绽放,精巧构思而成的园林艺术,景致美不胜收。另外,花圃内的植物盆景和神形怪异的奇石,让你领略到自然与人的浑然天成。人民公园内有绿地面积三百多亩,杨柳、松柏繁花叶茂,花圃育花一万多盆,三百多个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