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保全什么时候提出?

2025-05-10 22:42:1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证据保全措施,不仅可以在起诉时或法院受理诉讼后、开庭审理前采取,而且也可以在起诉前采取。在前一种情况下,法院既可以根据申请人的申请采取,也可以在认为必要时,依职权主动采取。在后一种情况下,申请人既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也可以向被保全证据所在地的公证机关提出。但此时,无论是法院,还是公证机关,都只能根据申请人的申请采取保全措施,不能依职权主动采取证据保全措施。

回答2:

诉前证据保全是否成功主要是看执行的情况和执行人的能力,其实象你这种情况打草惊蛇是难免的,如果可能的话先与法院沟通再具体实施。

回答3:

诉前证据保全是指如果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可能因证据的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而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而且情况紧急时,利害关系人在起诉前申请的证据保全。

回答4:

可以提出诉前证据保全。

回答5:

证据保全对于证据保全概念的理解,学界众说纷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四种。第一种观点可心称之为"固定与保管说"。如学者认为:"证据保全即证据固定与保管,是指用一定的形式将证据固定下来,加以妥善保管,以供司法人员或律师、认定案件事实时使用"。
"证据保全,固定和保存证据的法律措施,指司法机关依法收存和固定证据材料,已保持其证明作用的措施"。
第二种观点为"确定说"。
"证据保全是指在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前,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者依照职权采取一定措施加以确定的制度"。
第三种观点为"预先调查说"。"证据保全是指人民法院或公证机关在法庭审查前对证据预先进行调查,加以保护的措施","证据保全是指诉讼提起前或诉讼提起后,在未达证据调查步骤之前,依法预先的证据调查以确保证据调查结果的程序"。
"证据保全者,即当事人于诉讼上欲利用之证据,恐日后有灭失或确难使用之虞或经他方同意,作为调查而保全之谓也"。
第四种观点为"延伸说"。认为"证据保全是对证据的预先调查行为,是法庭调查的向前延伸,并对调查的证据加以固定和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