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主流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敦刻尔克大撤退是英法一次成功的战略撤退。当时英法军队在战场一败涂地,被逼到敦刻尔克这个小地方。内无补给支援,外有大军围困。在德军地空火力猛烈轰击下,英国海军下令代号为“发电机”的撤退行动。最终英国政府呼吁平民提供任何可用的船只,调集了所有能抽调的军舰和民船,无数业余水手和私人船主也应召而来,他们驾着驳船、货轮、汽艇、渔船,甚至花花绿绿的游艇,甚至内河船只。冒着德国飞机、潜艇和大炮的打击,往返穿梭于海峡之间,将一批批联军官兵送回到英国本土。英军使用地面、海上和空中的一切力量来支援这一后撤行动,最终有338226人从敦刻尔克撤到英国,其中英军约21.5万人,法军约9万人,比利时军约3.3万人。为盟军日后的反攻保存了大量的有生力量,创造了二战史上的一个奇迹。
第二种说法认为,敦刻尔克大撤退是希特勒为政治上的打算而放弃了对英法军队的全歼。让一部分英军撤回英国,政治上有助于与英国媾和。后来希特勒千方百计想与英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类的合约而避免两面作战而尽快与军队还没有换装完备的苏联作战。但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决心继续战斗。希特勒偷鸡不成蚀把米。
退却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人才是致胜的法宝
准确的说,敦刻尔克大撤退并不是一次战役,甚至可以说,是在德军的穷追猛打之下被逼无奈的逃亡之举,但正是这一逃亡,为盟军保存了日后反攻的主力为将德意日法西斯最终送上断头台奠定了基础。
或许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决定刚刚作出的时候,会有大量的军人表示不解,甚至反对。在他们眼里,战斗,乃至是死亡,才是一名优秀军人的真正归宿。他们没有错,但有的时候,退却却是为了更好的前进,为了取得更加辉煌的胜利。
此外,蒙哥马利在扭转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困局中,起到了扭转乾坤的作用,虽然他当时仅仅是一名不为人知的师长,但历史给了他一个宝贵的机会,而他没有因为职位的低下而退却,相反凭借自己的才华抓住了这一机会,所以才成就了自己,成就了历史。人才的真正意义或许就在于此吧
是英法奉行的“绥靖”政策的失败结果,说明一贯地对纳粹德国妥协退让,想以牺牲小国利益来换取大国和平的设想是不可能的。对纳粹的幻想必定要失败的,只能自食其果、自作自受。
英法保存了他们的军队实力 德国没有消灭英国的有生力量促使英国有底气坚持战斗
当时英军的精华大部分集中在了欧洲大陆的英国远征军`但是法国被德国闪电击溃`法国境内的远征军无路可退`虽然放弃装备很可惜`但优秀的士兵更是无价之宝`
为了保存实力`英军果断组织皇家海军和一切可以动员的海上力量`发动了敦刻尔克大撤退`这为将来反攻欧洲大陆保留了宝贵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