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一天为什么只吃两顿饭,他们不饿吗?

2025-05-13 20:54:3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我们现在人一日三餐是很正常的饮食习惯,有时候晚上还会加个宵夜什么的,可是在古代,人们一日可是只吃两餐的,并且这个习惯从上古时期就开始了,商朝规定的一日两餐,上午七点到九点吃的饭叫大食,下午三点到五点吃饭叫小食,宋朝也是每天早晚一共只吃两顿,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员都一样,明清时期依然如此,就连乾隆皇帝也是一天两顿,分早膳和晚膳,没有午膳。

这个习惯大概是因为我们一直是个农耕社会的国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太阳出来就干活太阳下山就回家,所以早上出门前吃一顿,等太阳下山四五点的时候就收工回家吃第二顿饭。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古代的农民都是受剥削阶层,即使每日行苦劳做,秋收之时即使是大丰收了,这些粮食很大一部分也会被统治阶层收走,如果收成不好的年份,那上交完粮食后可能连糊口的剩不下,所以为了生存,他们就保持着一日两餐的习惯。

对于一日两餐的说法,其实就是老百姓受生活所迫吃不起第三餐,但是对于上层阶级的王公贵族们,除了吃一日两餐是出于自我节律外,一日三餐,甚至一日多餐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很轻松的事。就连一顿简单的早餐,古代叫朝食,都有各种粥,主食和小菜等几十余种类,吃晚餐的时候,那除过主食还会有荤菜,点心之类的,所以即使他们是一日两餐,那也比老百姓吃的好太多。

一日两餐的出现是因为生产力落后,物资匮乏,大部分人不能跟王公贵族那样生活,是生活条件导致,而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生产力不断提升,人民手中的财富也渐渐增加,开始有剩余资产可以支配了,人们就以能吃饱为标准,所以渐渐的转化成了一日三餐的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