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八庙的承德外八庙

2025-05-10 21:21:59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在避暑山庄周围依照西藏、新疆喇嘛教寺庙的形式修建喇嘛教寺庙群,供西方、北方少数民族的上层及贵族朝觐皇帝时礼佛之用。其中的8座由清政府直接管理,故被称为“外八庙”。庙宇按照建筑风格分为藏式寺庙、汉式寺庙和汉藏结合式寺庙三种。这12座建筑风格各异的寺庙,是当时清政府为了团结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利用宗教作为笼络手段而修建的。这些庙宇多利用向阳山坡层层修建,主要殿堂耸立突出、雄伟壮观。
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英文名称: The Mountain Resort and its Outlying Temples, Chengde),于1994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编号: 200-011)。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承德避暑山庄,是清王朝的夏季行宫,位于河北省境内,修建于公元1703年到1792年。它是由众多的宫殿以及其它处理政务、举行仪式的建筑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建筑风格各异的庙宇和皇家园林同周围的湖泊、牧场和森林巧妙地融为一体。避暑山庄不仅具有极高的美学研究价值,而且还保留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末期的罕见的历史遗迹。 位于避暑山庄之北。因寺内有一巨大木雕佛像,又称“大佛寺”。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寺规模宏大,综合汉藏寺庙建筑形式。寺内的大乘之阁高36.75米,外观正面六层重檐,阁内的千眼千手观音菩萨立像高22.23米,用松、柏、榆、杉、椴五种木材雕成,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木雕像之一。

回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