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检疫和消毒工作
引进种鸡必须来自非疫区的健康鸡群。鸡群中一旦出现病鸡应立即隔离治疗。治愈康复的鸡可长期带毒,不能留做种用,应与健康鸡分开饲养,或作淘汰处理。发病的鸡舍要进行彻底消毒后方可再进鸡。
(2)加强饲养管理
鸡舍要注意防寒、防湿,保持通风良好,鸡群不要过分拥挤,保持舍内外的清洁卫生,实行“全进全出”制,不同日龄的鸡不能混养。
(3)免疫接种
目前国内多使用A型和C型副嗜血杆菌的二价油乳灭活苗,种鸡和蛋鸡均采用二次免疫的程序,首免一般为30~40日龄,二免在110~120日龄(开产前)。使用疫苗时,最好连用5~7天抗生素,防止带菌鸡应激发病。
(4)药物防治
磺胺二甲氧嘧啶、氟哌酸、环丙沙星、强力霉素等饮水5~7天为一疗程;也可用庆大、卡那、链霉素等肌注。即可治疗,也可发病期添加饲料中预防。药物治疗一般无法根治,鸡群容易复发。
蚜虫又称菜蚜、腻虫等,包括桃蚜、萝卜蚜和甘蓝蚜三种,是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
防治方法:①农业措施。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夏季少种十字花科蔬菜的方法,结合间苗和除草,并及时清洁田园,以减少蚜虫来源。②利用银灰膜避蚜。③药剂防治:常用的药剂有:50%避蚜雾可湿性粉剂或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每亩用10~18克,对水30~50千克喷雾。此剂专门防治蚜虫,不杀伤天敌和蜜蜂,尤其适用于采种田。一遍净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亩用量5~10克对水100千克。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鸡副嗜血杆菌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的上呼吸道疾病。其特征是眼结膜或鼻黏膜发炎、流泪、流鼻涕、打喷嚏、脸部水肿和眶下窦肿胀,有时伴有下部呼吸道的炎症。
磺胺类药物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一般用复方新诺明或磺胺增效剂与其他磺胺类药物合用,或用2~3种磺胺药物组合的联磺制剂均能取得较明显效果。也可用红霉素、土霉素治疗。在治疗的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采取带鸡消毒和饮水消毒,减少本病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