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流域的水文特征

2025-05-11 23:40:1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黑河流域可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子水系。其中西部水系为洪水河、讨赖河水系,归宿于金塔盆地;中部为马营河、丰乐河诸小河水系,归宿于明花、高台盐池;东部子水系包括黑河干流、梨园河及东起山丹瓷窑口、西至高台黑大板河的20多条小河流,总面积6811平方公里 。流域中集水面积大于100 平方公里 的河流约18条,地表径流量大于1000万立方米 的河流有24条。在山区形成的地表径流总量为37.55亿立方米 ,其中东部子水系出山径流量24.75亿立方米 ,包括干流莺落峡出山径流15.8亿立方米 ,梨园河出山径流量2.37亿立方米 ,其他沿山支流6.58亿立方米。
流域地表水时空分布规律主要取决于祁连山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的时空分布以及祁连山区水文气象垂直分带性、下垫面条件等。一般来说,山区地表径流年内分配与降水过程和高温季节基本一致,径流量与降水量集中于暖季,春季以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夏秋季以降水补给为主,具有春汛、夏洪、秋平、冬枯的特点。年内变化受气温、森林植被的影响,呈明显的周期规律,冬春枯水季节(10 ~ 3月),黑河径流量占年径流总量的19.73%,降水以固态形式蓄存,占年降水量的5 ~ 10%。春末夏初,随气温升高,地表径流量上升,占全年总流量的24.55%,雨季(7 ~ 9月)降水量增加,冰川融水量大,地表径流达55.71%。黑河干流出山后进入走廊平原,受人为因素的强烈影响,至正义峡断面,径流年内分配明显发生变化,3 ~ 5月,中游地区进入春灌高峰,正逢河水枯水期,黑河下泄水量很少,甚至出现河床断流现象,因而正义峡以下,地表径流量处于年内最低值;6月河水开始增加,7 ~ 9月出现夏汛,9月份灌溉回归水和地下水大量溢出,形成年内径流高峰,10月份随冬灌和降水量减少,河流量再度减少,至11月达到最低值,12月至翌年3月为非农业用水季节,中游用水量减少,地下水(泉)补给稳定,河流量平稳。黑河下游水量年内分配已完全受制于人类活动,年内径流量变化过程是:5、6、7月河水断流,8月出现径流直至9月夏汛,11月后气温下降,河水封冻,中游来水减少,直至翌年2月下旬开始融冰,3 ~ 4月形成春汛。上游山区为地表径流形成区,径流量的大小受降水,融冰及森林植被覆盖度等影响,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较大,但变幅比单一降水补给型小。中游走廊平原区为径流利用区,下游尾闾湖段为径流消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