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目前有很多说法,争议也很大的问题。通常的说法有3种,
1,希特勒轻信了戈林关于空军即可消灭盟军的说法。但是我认为意希特勒的判断力,以他对戈林喜欢吹嘘的个性的了解,还有就是希氏身为步兵出身对最后还需陆军出马才能最后解决对手的基本常识的掌握等几点来判断,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希特勒不会因此下令的。
2,希特勒始终幻想和英国实现英德和解,不想逼英国太迫,更不想因为歼灭30万英国远征军而和英国结下死仇,因而故意放英国一马。我认为这一点也说不通。谁都知道,只有让对手输光了本钱,才可以让他认输,靠放对方一马是不可能使他感恩戴德而坐到谈判桌前来的。
3,德国装甲突击部队经过长时间不间断地突击,已经是强弩之末,不得不停下来整补,希特勒下令纯属是迫于现实的无奈之举。我认为这种说法还是可信的。德国2005在德国电视二台(ZDF)为了纪念二战结束60周年播放了一系列电视记录专题片。其中在谈到敦刻尔克时,引用了曼施坦因,古德里安和龙德斯泰特等人的回忆录,约德尔的战时日志,以及德国总参谋部的文件。这些都证明,德国突击部队高速不间断地进攻,战线拉得太长,后勤补给跟不上,有的坦克师只剩下不到40辆坦克还可以开动。特别是南线法军向德军侧翼,尤其是向色当,梅斯方向的反击力度越来越来强,给德军造成很大的威胁。本来希特勒寄希望于可以一鼓作气地攻进港口把盟军撵下大海。可是在敦刻尔克外围没能突破法军的防御而陷在的沙地里。所以希特勒在很多将领的再三强烈要求下斟酌再三终于下令停止进攻。其实下令让空军接手不仅是给老朋友戈林和空军一个面子,搞一下军种平衡,而且可以骚扰延缓盟军从海上撤离的进度,希特勒压根也没指望可以仅靠空军就能把这三十多万盟军给收拾了。只是他和整个德军统帅部都没有想到英国的动员能力如此之强,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就把33万人接运出去,也过于轻视了在敦刻尔克外围防御掩护的8万法军的抵抗是如此强烈。战后当初那些曾经强烈请求希特勒下令停止的德军将领,特别是古德里安等都缄口不提自己当年的行为而一股脑吧这个责任推给了希特勒。
我认为德国纪录片的观点是真实可信的,也算还了希特勒一个公道。
有一种说法是说希特勒对英国的喜爱
希特勒在他的《我的奋斗》中就指出,征服世界,德国最好的盟友是英国。把33万英军放回去,给英国人留点面子,也好使日后和英国达成谅解。
德国空军司令戈林的好大喜功。在1941年5月10日西线爆发战事以来,空军一直担任掩护工作,他眼睁睁看着陆军建立奇功,现在33万英军被包围,他立即要求使陆军休息,由空军担负消灭英军的责任,希特勒在征询了德国担任主攻的A集团军司令伦德施泰特后表示赞成,这样就给自己发掘了坟墓,在敦克尔克胜利之后,丘吉尔在下院发表演说:“胜利不是靠撤退来获得的,但这次撤退孕育着胜利!”
敦刻尔克大撤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英法联军的军事撤退行动。
当德国军队从西、南、东三个方向敦刻尔克步步紧逼,德军最近的坦克离这个港口仅10英里,5月24日德军却接到了希特勒亲自下达的停止前进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