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秘密和其他秘密的最大区别是依照什么确定

2025-05-14 17:47:3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国家秘密区别于其他秘密的关键在于“泄露后会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

保密法第一条开宗明义,明确立法宗旨是“为了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保密法关于国家秘密概念的条款也强调了“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这个本质特征。

与此同时,保密法第九条规定,“下列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事项,泄露后可能损害国家在政治、经济、国防、外交等领域的安全和利益的,应当确定为国家秘密……”第十条又依据泄露后损害后果的程度,对国家秘密的密级作出划分。

综合以上条款,认识和理解国家秘密,最根本的是要从“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角度加以考量,充分认识到国家秘密与国家安全和利益密切相关,并且其泄露后会给国家安全和利益带来损害。这是国家秘密区别于其他秘密的关键所在,是区分国家秘密与非国家秘密的主要标准。

扩展资料:

现实中的国家秘密:不同角色的不同认知要求

合法的国家秘密是实质标准和形式标准相统一的结果。但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实质与形式不统一的情形。为了正确认识和理解现实中的国家秘密,应当区分“定密者”和“知密者”两种角色,对实质和形式标准做不同把握。

1、定密者角色要求

从产生国家秘密的机关单位及其定密责任人、承办人(这里统称定密者)的角度,什么是国家秘密,应当把握“先实质后形式”的原则。

即,对定密者来说,一个事项产生以后,首要的是看这个事项是否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对符合保密事项范围等定密依据、泄露后会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事项,就应视其为事实上的国家秘密,严格采取保密措施。

其次是形式标准。产生的事项具备国家秘密本质属性的,定密者应当立即履行程序将其确定下来、标注特定的国家秘密标志;产生的事项不具备国家秘密本质属性,或者因形势变化不再具有本质属性的,不需要定密、应当对标密的事项及时作出纠正,或者及时予以解密。

定密者的使命就是将一个“事实上是”的国家秘密转变为“形式上也是”的国家秘密,赋予国家秘密事项合法的地位。

2、知密者角色要求

从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及其人员(这里统称知密者)的角度,什么是国家秘密,应当把握“先形式后实质”的原则。即,对知悉者而言,首先要将具有国家秘密标志的事项视为合法的国家秘密。

前文提到,具有国家秘密标志是判断某一事项、信息、资料或者物品是否属于国家秘密的外在标准。具备了国家秘密标志的事项,应当被默认为具备本质属性、并已经过合法程序确定。在被有权机关纠正或者解除前、在其标注的保密期限届满前,任何个人或者组织都不得否定其法律约束力,更不能擅自按照非国家秘密处理。

参考资料来源:国家保密局-什么是国家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