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是不是宗教,为什么?

2025-05-15 03:30:5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儒学是不是宗教,争论了几十年.这是近代中西文化碰撞对接的时代条件下在话语转换中发生错位而出现的问题,中国古代并没有这个问题,或者说即使有也不尖锐.同样,儒学是否是哲学,在古代也不存在问题.中国传统国学的分类,流行的分法有“经、史、子、集”;还有义理之学、考据之学、词章之学,并没一种称为哲学的学问.在入世与出世的区别上,有人道与神道的提法.义理之学接近于哲学,但不等于哲学.神道接近于宗教,但不等于宗教.  儒学是一个思想的大系统,一个信仰的体系,其内容包括了现代学术意义上的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宗教,但不能将它简单归结为哲学或伦理学或政治学或宗教,因为它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问,而以道德作为思想的太阳.在西方话语笼罩之下,当代的中国人起初只能通过西方的理念重新解释自己的文化,于是把儒学纳入中国哲学史的范畴加以说明,结果是削足适履.西方哲学一向有其深厚又相对独立的传统,其学派承接转换创新皆有清晰脉络可寻.中国历史上并没有西方那样的独立哲学传统,只有整体性的思想传统和各具特色的学派.“中国哲学史”其实是中国学者用西方哲学理论和方法人为构造出来的,目的是实现与西方学术的对接,而中国历史上本没有这样一门代代相接的学问.西方哲学讨论的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以及他们特别关注的认识论问题,都不是中国理论探讨的重点.但我们的中国哲学史教科书在很长的时间内把苏联模式下的两条路线的斗争(唯物与唯心)和四大部分(宇宙观、认识论、社会历史观、辩证法)的框架强加给中国的精神史,然后把中国的资料加以剪裁和拼接,填补到里面去,中国思想的活体硬生生地被肢解了,使得写出来的书没有中国意味,儒不像儒,佛不像佛,道不像道,更像西方哲学的中国版.我向来认为,孔子、老子是思想家,儒、佛、道三家有哲学也有宗教,还有更多的东西.因此中国哲学史应还原为中国思想史,要按照历史上固有的学派与传承及其相互关系来写中国思想史,完整地去再现孔、孟、老、庄、程、朱、陆、王以及禅宗的思想.当然,现代西方话语有一部分已成为普世性主流话语,我们应当接纳和使用,变成汉语文化的组成部分,这是国学现代转型所必需的.同时,我们在用西方文化诠释中国文化的时候,不要抹杀中国文化的特色,要看到中国文化的优长和特殊价值,并且用中国文化的眼光去审视西方文化,形成双向诠释和中西互补.冯友兰先生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在《新原道》中阐释中国哲学精神是“极高明而道中庸”,在《新原人》里提出四境界说,把哲学的任务归结为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他用现代话语表现了中国精神,超越了西方哲学.  按照我的理解,哲学是穷根究底之学,宗教是安身立命之教;前者的任务是从宏观上认识世界,后者的任务是确定人生信仰.在西方,这两者分得很清楚,人们从哲学里寻求把握世界的智慧,而把信仰和道德交给宗教.在中国,儒、佛、道三家都把穷根究底与安身立命结合起来了.儒学有天道天理观、心性论、人格论、伦理观、苦乐观、生死观、修身论、政治观,既有信仰价值的层面,也有制度规范的层面,也有人伦日用的层面,还有民俗文化的层面.它的人道里包含天道,天道里融摄人道,体用一如、天人相依,而以人生哲学最具特色.就解释天人关系、人人关系、心性本质而言,儒学有哲学,它是一种认知世界的智慧.就树立人生方向、确立价值取向、追寻真理的超越性源头而言,儒学也有宗教,它在中国对道德人心的维系,相当于宗教在西方的地位和作用.中国人最普及的宗教并非佛教道教,其实就是天祖之教和道德宗教,它的基本教义就是敬天法祖和五常之德.  在今日世界范围的宗教对话和文明对话的大潮流中,儒学既可以作为哲学与西方哲学对话,也可

回答2:

那要看如何定义”宗教”2字.
如果从广义来看.只要是对宇宙人生的看法的各种思潮.都属于宗教.
儒家当然也算.马哲也算.
如果从狭义来看.是各种有神论的思潮.把无神论排除在外.
儒家当然不算.佛教是无神论.也不算宗教.

回答3:

只要尊崇信仰的,都可以称之为宗教,儒学尊崇的孔孟之道

回答4:

儒学不是宗教,但儒教是宗教。

回答5:

儒学不是宗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