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建立起来的议会权利超过君主的立宪君主制度以及两党制度等,不仅对英国以后的历史发展,而且对欧美许多国家的政治都发生了重要影响。在17世纪的西欧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君主专制是一种普遍的政体形式。西欧的法国、西班牙、奥地利以及丹麦、瑞典、德意志的一些公国,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这些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是君权神授。至于东欧的俄国以及东方的中国等,则等级森严,绝对专制君主制更为强固。1688年后,英国的政治制度及由此而萌发的政治思想,对欧洲绝对君主专制制度和君权神授、君主万能、臣民必须无条件服从等思想,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对一些民主、进步的思想家,如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等则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虽然对东欧、俄国及东方的中国等国未发生直接影响,但当这些国家的改革运动兴起的时候,英国的“巴力门”(议会)、“君民共治”(立宪君主制)就成了鼓舞他们进行斗争的现实源泉和效法的榜样。19世纪末,中国的维新派在为改革而奋斗的时候,就常常引用英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作为楷模。
光荣革命后伦敦召开了上下两院联席的特别会议。会议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决定邀请威廉和玛丽来共同统治英国,同时向后者提出一项“权利宣言”。宣言中坚持了人民应享有的“真正的、古老的、不容置疑的权利”,包括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制订或终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建立常备军;人民应享有选举议会议员的自由;议会享有辩论的自由等。这项宣言在1689年12月被议会制订为正式法律,即“权利法案”。威廉和玛丽接受了上述要求,即位为英国国王和王后。
经过这次变革之后,在英国的政治生活中逐渐确立起了立宪君主制的原则。
使议会掌握了国家权力,使国王的权利受到了议会限制,成为了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从此英国从人治开始走上了法制
光荣革命解决了近100年来困扰英国的主权问题:议会创造了国王,主权在议会。
光荣革命影响。颁布《权利法案》,确定君主立宪制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