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如何处理

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怎么处理?
2025-05-10 23:14:05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存货跌价准备=库存数量×(单位成本价-不含税的市场价)

计算结果如为正数,说明存货可变现价值低于成本价,存在损失,就按此数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为负数,就不需计提。

具体的会计分录做法如下:

A商品第一次计提跌价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存货减值损失 (成本-可变现净值)

贷:存货跌价准备-------A商品 (成本-可变现净值)

A商品第n次计提跌价准备:(即每一次都要把其账面价值调整为当期预测市场价值下的价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原有余额)

贷:存货跌价准备-------A商品 (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原有余额)

例题

20x8年,甲公司库存A机器5台,每台成本为5 000元,已经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合计为6 000元。20x9年,甲公司将库存的5台机器全部以每台6 000元的价格售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货款未收到。

甲公司的相关账务处理如下:

(1)借:应收账款 35 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A机器 3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 100

(2)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25 000

贷:库存商品 25 000

扩展资料

当产品销售价格波动较大时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问题

根据准则,公司只有在资产负债表日,才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以确定是否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或转回存货跌价准备。由于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的工作量很大,必须收集同类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估计完工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而且还要考虑资产负债表日后的事项等;

因此大多公司都无法做到每个月末对存货可变现净值进行全面的检查,上市公司由于要披露季度报表,可能一个季度确定一次,而有的公司一个年度才确定一次。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准则,产品出售时将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结转冲减主营业务成本,就会可能造成与已售产品一同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是上个季末,甚至是上个年末按某一方法计算出来的金额。

而当产品销售价格异常波动,特别是年度、月份间波动较大的公司,根据这种账务处理得出的产品销售毛利率也是不真实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存货跌价准备(计算公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结转

回答2:

企业应在每一资产负债表日,比较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算出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再与已提数进行比较,若应提数大于已提数,应予补提。企业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应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

回答3:

存货一般在出售后满足收入确认条件是确认收入结转成本,当该存货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是还需要结转存货跌价准备。
会计分录为:
借:主营业务成本(其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等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主营业务成本(其业务成本)
关注环球网校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如何处理

回答4:

存货一般在出售后满足收入确认条件是确认收入结转成本,当该存货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是还需要结转存货跌价准备。
会计分录为:
借:主营业务成本(其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等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主营业务成本(其业务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