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在学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后,走进化学实验室.邀请你参加以下活动.(已知:①2Na2

2025-05-14 17:30:3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问题讨论】由于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为红色,加入稀硫酸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显中性的氯化钠,故溶液的颜色会由红色变为无色;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会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故答案为:浅红(红);无;Na2CO3+Ca(OH)2═CaCO3↓+2NaOH.
【提出猜想】根据A、B装置锥形瓶中的残留物混合后形成无色溶液,可知溶液中不存在显碱性的物质.故猜想③不合理.
故答案为:③.
【实验探究】猜想①②中的不同点在于是否含有硫酸,故我们只要检验其中是否含有硫酸即可得出结论,故可选用活泼金属或碳酸盐来进行验证.
故答案为:Na2CO3(或镁条、铁钉等);②;①.
【意外发现2】乙、丁同学将反应后的A、B装置锥形瓶中的残留物混合后,出现沉淀不溶,没有气泡,上层清液呈红色的现象,可知溶液呈碱性.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种情况①呈碱性的物质可能来自B中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而A、B中的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则上层清液中溶质的为Na2SO4、NaOH;②A中的稀硫酸有剩余且恰好能与B中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呈碱性的物质来自B中的未反应完的氢氧化钙,则上层清液中溶质的为Na2SO4、Ca(OH)2;③A中的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B中的碳酸钠有剩余,则呈碱性的物质来自剩余的碳酸钠和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则上层清液中溶质的为Na2SO4、NaOH、Na2CO3;④A中的稀硫酸有剩余且恰好能与B中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呈碱性的物质来自B中的未反应完的碳酸钠,则上层清液中溶质的为Na2SO4、Na2CO3;⑤A中的稀硫酸有较多剩余能与B中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外,还与B中剩余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了呈碱性的碳酸氢钠,呈碱性的物质来自B中的未反应完的碳酸钠,则上层清液中溶质的为Na2SO4、Na2CO3、NaHCO3
故答案为:④Na2CO3(或NaHCO3);⑤NaHCO3
(2)【拓展探究】欲证明稀硫酸和NaOH稀溶液确实能发生反应只要证明其中的某种物质的性质发生变化或者量减少即可.①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后无蓝色深浅生成说明稀硫酸和NaOH稀溶液混合后的溶液中无氢氧化钠了,从而说明了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了.②通过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不加稀硫酸需消耗的硫酸铜溶液的质量作比较,也可得出部分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了.除了硫酸铜溶液外,还可以用其他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明显现象的物质来证明.如FeCl2、MgCl2等.
故答案为:①能
②在V1mLNaOH稀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至沉淀不再产生时,消耗CuSO4溶液V3mL,若V3>V2即可证明;
FeCl2(或MgCl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