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共享单车小蓝单车倒闭,小蓝单车是“穷”死的吗?

2025-05-15 06:58:14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毫无疑问,是。

从9月份开始,小蓝单车押金难退、客服电话打不通等吐槽不断。小蓝单车位于成都的办公室已人去楼空,3个维修点中2个被撤走、1个无人上班。

但有意思的是,在众多谣言中,小蓝单车创始人李刚仅否认了“人去楼空”,称之为“搞笑的谣传”,并未回应小蓝单车目前的运营状况以及押金难退问题,几乎可以认为默认了退押金难。

小蓝车与其它共享单车在营运方式上,有一些差异,但也埋下了隐患。

在押金使用上,OFO承诺不用动用押金,摩拜单车使用押金购买低风险的理财产品,而小蓝单车的一部分被用于生产车辆,这就会存在很大的风险——一旦资金链断裂,信誉就会成为负资产。

而在成本上,小蓝单车的每辆造价在2000元以上,OFO和摩拜基本上将造价压在千元以下。小蓝虽然好骑,但成本实在太高。

入市过晚也很尴尬。2014年4月,ofo成立;9个月后,摩拜单车成立。它们均完成5轮融资,总数额都是过亿美元,两家大规模的单车投放,并占据了9成以上的市场份额。此时的小蓝入市,蛋糕已分得差不多了。

也有传说小蓝寻求摩拜和OFO的收购,但是被拒绝了,没钱发工资和投入市场,活活被“穷”死了

回答2:

虽然现在山穷水尽,但本质上依旧是决策层的失误造成的。

今年3月,小蓝单车创始人李刚当着众多媒体和员工的面,大谈“先赢不算赢”理论,当时也确实有底气——小蓝单车在北京市场的惊艳表现,言下之意是小蓝单车可以在北京与摩拜、ofo一较高下,成功经验可以复制到其他城市。

当时他也预言行业将出现两大拐点:第一个拐点由产品决定,为节省成本而忽略产品耐用性的玩家将付出相应的代价,将在年内出现;第二个拐点则由商业模式决定,盈利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共享单车下半场的走向,将在2018年落定。

然而,这个预言失效了。

低成本的OFO依旧风生水起,虽然小蓝车的评分一直领先于小黄车和小红车,但在占有率上,并没有明显优势。

在盈利模式上,小蓝车将眼光放到用户押金上,来弥补“供血不足”的现象,彻底失去了用户的信任,跑路的借贷宝教训还历历在目,用户一窝峰开始要退押金,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融资上,今年1月完成A轮4亿元融资后,小蓝单车再没有获得任何融资。此前,曾有传闻称永安行将收购小蓝单车,不过最终收购对象变成哈罗单车。另外,据新京报报道,6月B轮融资失败后,小蓝单车曾向摩拜、ofo等品牌提出被收购意向,但均被拒绝。

本质上,穷死也是因为决策者的判断失误。

回答3:

第一名和第二名打架,第三名被打死,几乎成了互联网的潜规则。降维攻击强者胜。


因为有巨额投资的加持,膜拜和OFO“不差钱”,疯狂地烧钱圈地,各种免费月卡、红包的市场活动,让共享单车几乎处于“免费”,这波降维攻击,让舍命陪君子的第二梯队品牌们生存很是困难。

停止了烧钱就意味着用户量的骤减。

已经烧无可烧的小蓝车在7月停止了免费骑小蓝车的优惠活动,小蓝车的各项数据,DAU,时长都处于狂跌的状态,小蓝单车被对手甩出了一大段距离。

易观千帆数据显示,9月,小蓝单车日均活跃人数为25.47万,在行业中列第5位,位居其前的摩拜、ofo则分别是小蓝单车的27倍、24倍。同为第二梯队的哈罗单车、酷骑单车的日均活跃人数亦分别达到48万、44万。那一波兴起的共享单车,包括小鹿单车、3Vbike、悟空单车、町町单车已宣布停止运营,酷骑单车、小鸣单车出现退押金难的现象。面对如此景象,所有的投资者都望向了第一名和第二名(摩拜和OFO),第二梯队,几乎无人问津。

但最终给小蓝单车带来危机的,就是押金的问题。据21CN聚投诉平台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6日,要求小蓝单车退押金的投诉累计共有3700多帖,目前还在持续增加,总体投诉解决率不到18%。一旦没有外部资金的注入,资金链断裂,只能穷死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