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读过《三国演义》的人,我们看他的举止言行,和没有看过《三国演义》的几乎一模一样,完全没有不同。可见这些人并没有抓住要领,没有得到好处,简直是浪费。
怎样读才有用?我们提供三点建议,以供参考:
第一,时间宝贵,要读出故事背后的深刻道理。一般人只把《三国演义》当做故事来看,十分热闹,而且紧张刺激。把自己的感情和情绪完全投入,随着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而起伏,却缺乏理性的思虑,不能体会其中的道理。这种看热闹而看不出门道的读法,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得不到真正的道理,实在十分可惜。
古人常说读书明理,意思是读书有没有用?完全看能不能读明白其中的道理!《三国演义》所蕴含的道理,非常深刻而宝贵。我们务必用心思索,善加体会,才能够达到读书明理的目的。
明白《三国演义》所揭示的道理,还要通过实践的检验,看看自己的体会,是不是正确,需要做出什么样的调整。知道却做不出来,等于不知道。一定要行之有效,才算是真正的知道。做得出来而不做,那就是知而不行,和不知并没有什么两样。一定要知行合一,即知即行,才能够养成习惯,成为自己的东西,不再是故事中的情节。
类似《三国演义》的人物,代代都有;所遭遇的状况,随时都会发生。衣服换了,地点不同,情节有变化,道理却是一样的。
一个人有没有价值?一个家庭能不能兴旺?一个国家是不是强盛?整个人类会不会共存共荣?关键只在一个“品”字。品格高尚,这个人就有价值。一家人品德良好,这一家庭必然兴旺。国民重视品德修养,这个国家自然强盛。人类全面提升品格,当然能够共存共荣。《三国演义》的重大启示,即在有情有义远比权贵名位,更值得大家尊敬。
我们读《三国演义》,如果不能提高自己的人品,促进家人的品德修养,就等于白读。品字三个口,表示众人都这样说。不要自己夸口,要大家众口一致,认为我们的品德修养良好,才算数。读《三国演义》的用处,要在这里表现出来。
一部《三国演义》,那么多人物。真正流传后世、传布的地区最广、受崇拜敬仰的人最多的,应该是关羽。大家都尊称其为关公。主要原因,即在关羽一生,所表现的忠义精神,令人十分感动,也觉得应该学习。关羽死后,在儒、道、释三大信仰中,都获得非常尊贵的地位。儒家尊称为武圣,和孔子这位文圣相当。道家尊称为关帝圣君,位阶也很高。释家则称为伽蓝菩萨,和观世音菩萨一样,家喻户晓。民间信仰,更把他视为财神爷,加以顶礼膜拜。
关公的忠义精神,是现代人最为需要的。不忠不义的人很多,造成社会的不安。忠义仁孝智是三国人物的五道德,也是现代人应该拿来自我检讨的五大项目。如果谈《三国演义》,能够深切体会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们所追求的目标在哪里,有哪些唯恐为天下人取笑的忌讳,用来鉴古知今,并且由自己做起,那社会风气之端正就会很快了。
可以让我们了解历史、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学会思考、提高对人物与事物的分析辨别能力,文学作品的鉴赏力
认识更多的历史人物,了解处事方式,举一反三,学会为人处世,武力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要用脑子去解决问题。
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学到,成大事者,是会隐忍的,要有耐心。就像司马懿一样,不急不躁,按部就班的行动,就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