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儒家礼法,太监作为阉人,乃残缺之人,自弃于祖宗,是没有资格进入祖坟的。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太监这种身份制度的产生,并不是由儒家所发明的。这种宫廷下的畸形产物早在孔子前就已经出现。古代儒家之所以如此排斥太监,主要还是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种固有思想的禁锢。
太监的存在是为了保证君主血统的绝对纯正,也是皇权至上的一种象征,满足君王的穷奢极欲。但物物极必反,太监本是最卑劣的人物,却可以在历史上时常留下浓墨重彩,在汉,唐,明这些朝代都出现了权倾天下的大太监,几乎到了猖獗的地步,但是与儒家并无瓜葛。
还有一点,很多的太监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死。对他们来说,根本不用考虑退休,他们会一直干到死为止,攀附各方势力才是他们的明智之选,真正服侍的君王对他们来说没有太大价值,君主死后,选错队什么的风险极大。攀附稳定的势力可以提早的离开皇室,他们可以认干儿子,这样下半辈子才有了一丝的保障,当然这是要建立在自己强大的基础上。
很多太监没有家族,甚至没有家,这样一来,祖坟什么的根本想都不要想,若是干了一辈子可以攒一点积蓄,到外面买房置地,寻一个同样漂泊不定,穷困潦倒的年轻人认为干儿子或者直接买一个。不过很多人根本不愿意,到头来,太监还是孓然一生,只有花些钱遁入空门,寺庙也就勉强收留。太监这种神憎鬼厌的身份,在社会上是无法立足的,进祖坟只能是天方夜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