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氧的环境中下离体得狂犬病毒多久失去活性。

2025-05-13 08:11:1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狂犬病毒的稳定性很差的,又由于狂犬病是罕见的传染病,所以没必要超出常规地防范狂犬病暴露。

可导致病毒灭活的理化因素:
(一)物理因素
1)温度
对病毒的感染性有不利影响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
大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对热不稳定。55—60℃,通常在数分钟内,病毒的衣壳蛋白就会发生变性,使病毒失去感染能力。这可能是因为此时的病毒已失去了对正常细胞的吸附能力和/或脱衣能力。
大多数病毒(包括狂犬病毒)的半寿期在60℃以秒计,37℃以分钟计,20℃以小时计,4℃以天计,—70℃以月计,-196℃以年计。
有囊膜的病毒比裸露的20面体病毒对热的稳定性更差;某些有囊膜的病毒,如狂犬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在冻融过程中也可以被灭活;
2)离子环境和pH
等渗和生理pH环境有利于病毒的保存。一般来说,大多数病毒在pH6-8的范围内比较稳定,而在pH5.0以下或者pH9.0以上容易灭活。
但各种病毒对pH的耐受能力有很大不同,某些病毒对离子环境和pH范围有较宽的耐受性。如肠道病毒在pH2.2环境中其感染性可保持24 h,披膜病毒则在pH8.0以上的碱性环境中仍能保持稳定。但某些有囊膜的呼吸道病毒(如鼻病毒)在pH5.3时即可被迅速灭活。
(二)化学因素
不同的化学试剂都可灭活狂犬病毒,包括脂溶剂、季铵、漂白剂和肥皂溶液(实际应用于被疯狗咬伤伤口的冲洗和消毒以预防狂犬病)。苯酚、甲醛、β-丙内酯,乙酰基乙烯亚胺也能杀死病毒(实际应用于在疫苗生产过程中对病毒进行灭活)。
1)脂溶剂
有包膜病毒对脂溶剂非常敏感。乙醚、氯仿、丙酮、阴离子去垢剂(如脱氧胆酸钠)等均可使有包膜病毒快速灭活。
因此,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考虑到要保存病毒的活力时应避免使用这些试剂。另一方面,病毒学工作者常用去污剂溶解病毒囊膜,释放病毒蛋白用作疫苗或用于化学分析。对脂溶剂的敏感性也RFFIT可用作鉴定新分离病毒的初筛,特别是被虫媒病毒学家所常用。
2)氧化剂、卤素、醇类
病毒对各种氧化剂、卤素、醇类物质敏感。H2O2、漂白粉、高锰酸钾、甲醛、过氧乙酸、次氯酸盐、酒精、甲醇等均可灭活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