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的病因?

2025-05-09 08:40:45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一、环境因素:结肠癌的发病与生活习惯饮食有关,特别是饮食。高脂肪饮食和食物纤维不足,是发病的主要原因。高脂肪饮食,特别是含有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可促进肝中胆固醇和胆酸的合成,进入肠腔内增加,结肠细菌作用使之转变成,胆固醇代谢物及次胆酸,有致癌的作用。

二、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结肠癌的发病原因之一。家族史:一级亲属得过结直肠癌的,其下一代在一生中患此病比普通人群要多。大约1|4的新发病人,有结直肠癌的家族史。

三、炎症性肠病:患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比普通人得结肠癌要高得多,多见于幼年发病病变范围广病程长的患者,癌变常发生在扁平粘膜。炎症的增生性病变的发展过程中,常可伴有息肉形成,进一步发展为肠癌;克隆氏病时,有结肠、直肠受累者也能引起癌变。

四、血吸虫病、 血吸虫流行区和非流行区的结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有明显区别,过去认为慢性血吸虫病患者
,因肠壁血吸虫卵沉积与毒素刺激,导致大肠粘膜慢性溃疡,炎性息肉等,进而引起癌变。

回答2:

大肠癌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病因尚未明确,可能和下列因素有关。
1、环境因素 经研究证明,在各种环境因素中,以饮食因素最重要,大肠癌的发病率与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有正相关系。另外,也可能与微量元素缺乏、生活习惯改变有关。
2、遗传因素 国内外均有"大肠癌家庭性"的报道,大肠癌患者血亲中死于本病者比一般人明显增高。有些大肠腺瘤,如多发性家庭性腺瘤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家族中患病率可达50%,如不治疗,10岁以后均有患大肠癌的可能。最近有学者对肿瘤抑制基因与大肠癌发生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大肠癌的易感性与发病机制均与遗传因素有关。
3、大肠腺瘤 根据各地的尸检材料研究发现,大肠腺瘤的发病情况与大肠癌颇为一致。有人统计,具有1个腺瘤的病人其大肠癌的发生率比无腺瘤者高5倍,多个腺瘤者比单个腺瘤患者高出1倍。
4、慢性大肠炎症 据报道,肠癌流行与血吸虫病的流行区域呈正相关系,一般认为,由于血吸虫而导致肠道的炎性改变,其中一部分会发生癌变。肠道的其他慢性炎症也有癌变的可能,如溃疡性结肠炎,约有3%~5%癌变。中医认为大肠癌发病与肠胃虚寒、饮食不节、外邪内侵等有关。

回答3:

大肠癌的治疗费用是不固定的,要看患者选择的是哪种治疗方法,而目前,治疗大肠癌最有效的治疗技术就是生物免疫治疗,生物免疫治疗的费用相对比较便宜,而且,治疗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患者可以放心的选择。

回答4:

肠癌是较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分为大肠癌和小肠癌,临床以大肠癌为多见,小肠癌较少见。大肠癌分为结肠癌和直肠癌,小肠癌分为十二指肠癌、回肠癌和空肠癌。肠癌的病因目前不清,发病可能和肠道炎症、肠道息肉、放射、环境因素、心情、刺激性食物的摄入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