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68年10月发现的蟹状星云中的一颗脉冲星。关于这颗星,还有一个漫长而有趣的故事呢。大约900年前,在我国宋朝时,曾经记录了一颗非常著名的超新星。它于公元1054年?月一个早晨突然出现,亮得白天都能看得见,过了23天才逐渐地暗淡下去。700年以后,也就是.到了18世纪,有一个英国人用望远镜在那颗亮星曾经出现的位置上看到了一团云雾状的东西,外形有点像一只螃蟹,于是给它起名叫蟹状星云。后来又发现,这团星云还在不断地膨胀,按照星云膨胀的速度和它的大小,可以推算出它开始膨胀的时间,正好是900年前我国观察到的那颗超新星出现的时间,由此得出判断:蟹状星云正是这颗超新星爆发的遗迹。
我们知道,以前发现的脉冲星用光学望远镜是看不到的,而前面提到的这颗在1968年10月发现的脉冲星却能在光学望远镜里看到,进一步的观测研究表明,这颗星在全部磁波的波段上都能够发射周期非常短促、非常稳定的脉冲信号。
这样规则的脉冲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科学家们仔细分析和研究了各种可能性,最后认为,这只能是由于这颗星自转的结果。脉冲星就好像一座可以转动的灯塔。灯塔每转一周,我们可以看到一次从它的窗口射出的灯光。灯塔不断旋转,远远看去,灯塔的光就连续地一明一灭。脉冲星也是一样,它每自转一圈,”我们就接收到一次它辐射的电磁波,于是就形成了一断一续的脉冲。蟹状星云脉冲星的脉冲周期是1/30秒,也就是说它只用1/30秒的时间就能自转一周。这样高速自转的天体,它本身的体积肯定是很小的,可是这颗星的光度却很大,大约是太阳光度的100倍,这又表示它的质量是相当大的。质量很大而体积又很小,说明它的密度非常高。只有那全都是由挤得很紧的中子构成的中子星,才可能有这样高的密度,能够飞快地旋转而不至于瓦解,从而可以确定,蟹状星云脉冲星正是一颗高速自转着的中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