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天天给孩子补钙
钙是一种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对骨骼、大脑的发育有着很大的作用。从中得到的一个最明显的要点就是:大部分孩子都很缺钙,并且缺钙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后果。不是大部分孩子都是需要补钙的,所以家长不要在不了解孩子是否缺钙的情况下就擅自进行补钙,可以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检查,再进行营养的补充。
误区二:钙补得多就能长高
很多家长在看到自己的孩子跟同龄人站在一起,个头矮了一截时,就会很着急。给孩子买回很多的钙片,每天的饮食都以含钙丰富的食物为主。因为父母认为,只要补钙补得多,就一定能长高。其实则不然,孩子身体所需要的钙含量的是足够,过量的钙是会给孩子的健康带来威胁,父母过量的给孩子补钙是会让孩子出现厌食、便秘的状况,甚至是会早产结石。
误区三:喝了骨头汤就不会缺钙
孩子在长身体时,很多的家长每天都是会给孩子喝骨头汤,很多人都是认为吃哪补哪,骨头汤的营养成分是非常高的,对于骨骼发育快的孩子来说,是有非常不错的补益作用,但是,其实,骨头里面的钙很难溶出来,骨头汤里面的钙更是微乎其微。只要在煲汤的时候,加入一点食醋,就能使骨头里的钙溶出来,这样才能发挥其补钙的效果。
父母给孩子补钙是想要让孩子更好的生长发育,但是,我们是需要结合孩子本身的身体素质来给孩子进行进补,最好是给孩子进行一个全面的检查,补充的钙量多了对身体健康也是不利的。
正因为钙对人体的重大作用,有些商家利用人们对补钙的渴望,在推出自己的产品时往往夸大其作用,给消费者以误导。然而,人体对各种钙补品的吸收率只能达到40%,而有的厂家将高达99%以上的动物实验结果直接用于人体吸收率加以宣传,欺骗消费者。因此购买时必须弄清产品的钙含量、吸收率、有无副作用等,不能轻信“高效、高能、活性”等词。
不能过多地补钙。补钙虽然重要,但并非多多益善,对于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标准,要严格遵照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中国人每日钙的供应量。如果一个正常人每天补钙超过2000克,不仅造成浪费,且还会产生副作用。
宝宝摄取热量为4180千焦的食物中,就含有100毫克的钙,他们的收缩压就会降低2毫米汞柱。由于宝宝年龄小,舒张压的变化不易测出。动脉血压是循环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血压偏低,血流迟缓,就会影响机体组织的血液供应,妨碍正常活动尤其对头部影响更大。宝宝处在发育期,如前期血压偏低,不仅精力不集中,思维迟钝,智力低下,而且还容易患心脏病,因此宝宝切不可高补钙。
钙盐中维生素D含量并非多了就好。人如果每天服用400国际单位以上的维生素D,就有可能引起维生素D中毒,具体表现为食欲下降、恶心、腹泻、头痛等症状,因此选择钙品时一定要注意它的维生素D含量。
宝宝在补钙的同时应补锌补铁,锌能抑制钙的吸收,缺锌可降低机体免疫能力,因而患儿多病,患病又影响锌和钙的摄入和吸收,形成恶性循环,影响宝宝生长发育。铁是构成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在体内参与氧气的运转、交换和组织呼吸过程,人体内72%的铁存在于血红蛋白中。
婴儿6个月以后,因体内原有的铁已耗尽,母乳中含铁量又很低,此时极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因此在补钙的同时应积极补锌、补铁。
平时多注意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