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娃,科娃,小威,技术特点有什么不同

2025-05-11 20:19:4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小威 技术特点:前期(2007年之前)以力量压制为主,发球,正反拍火力十足。后期随着体能下降,以前3板进攻为主,相持球则以旋转落点压制。发球相较前期落点更多,威力更甚。被称为WTA有史以来最佳发球。
接发球环节经常出现接发制胜分,尤其是当比赛局面落后时甚至会主动接死对手一发。心理素质极其过硬,尤其在大满贯比赛中,基本没输给过一般选手。比赛落后时打的甚至更为放松,往往反败为胜。例如2010年澳网1/4决赛对阵阿扎伦卡,在第一盘输掉,第二盘0:4落后时绝地反击,逆转晋级。

莎娃 莎拉波娃属于侵略型底线型球员,她的正反手的击球力量、深度、角度俱佳。她经常喜欢击出强力的旋转球来取代传统的上网截击和过顶扣球。考虑到莎拉波娃的身高,她被认为拥有良好的场上速度。2008年初,一些观察家注意到莎拉波娃在比赛上逐渐成熟,她展现了改良的摆动和跑动,并把过小球和反手切球加入自己的击球体系。除了力量感,莎拉波娃最大的优点在于她坚韧不屈的心态和不甘人后的精神,正如Nick bllettieri说的,她“像钉子一样坚韧”。她拥有一颗冠军的心,始终对胜利充满了渴望,拥有一颗大心脏与良好的心理素质飞,永不服输。在2010年的法网比赛上,网坛名宿是这样评价莎拉波娃的,“对于她来说,比赛到了最后握手才算结束”。
莎拉波娃以场上“咆哮”著称,咆哮声甚至在2005年温网的一场比赛中达到了创纪录的101分贝。在2003年伯明翰比赛的第二轮,在对手 Nathalie Dechy向裁判员投诉后,莎拉波娃被要求降低咆哮声。她回应说她的咆哮是“一种自然的本能”。Monica Seles 称咆哮是网球运动的一部分,是自然而然的。当被媒体问及咆哮的问题时,莎拉波娃要求媒体“只看比赛就好”。
发球
职业生涯初期,莎拉波娃的一发和二发非常有力量,被普遍认为是世界巡回赛最好的发球手之一。但是,2007年起,她的肩伤降低了发球的效率。她在很多比赛中仿佛中了规律性的高双误魔咒。两届美网冠军Tracy Austin 相信莎拉波娃经常在发球出现问题后丧失了对剩下比赛的信心,于是便频繁犯下非受迫性失误,打得更放不开手脚。网球作家Joel Drucker评论说,她的发球是“她整场比赛的催化剂”,她对发球的重视“暴露”了她的缺点。她休赛归来后,她使用了一种简洁而力量稍小的动作,虽然这可以打出ace球但还是避免不了大量的双误。在2009年美网的早早出局后,莎拉波娃的发球回归到类似她手术前的,更加伸长的动作。她从此可以打出速度前所未有的,包括2010年伯明翰巡回赛上那记时速191公里发球——她生涯中的第二快的发球,在2013年对阵小威的多哈半决赛中,她将自己的发球最快时速刷新到194球公里。她的发球水平不断提高,总能在关键时刻有高质量的发球。
场地
由于依赖力量进行比赛,莎拉波娃更喜欢快节奏的硬地和草地,她对于慢节奏的粘土场地并不适应。莎拉波娃承认对比其他场地,她在粘土上的动作并不协调。她曾经在一场粘土比赛后将自己描述成一头“冰上的奶牛”。场地的限制也限制了她的生涯战果。在职业生涯的第八年她终于在粘土场地赢得了第一座wta冠军,在此之前,她在其他场地赢得了18项冠军。之后,她逐渐适应了红土场地,在红土上发挥出极高水平,终于在2012年实现了全满贯伟业。
落地球
莎拉波娃也以精确的球感和强力的落地球击打闻名于世。她的强力正手击球常常得到分数,创造成功的净胜分。莎拉波娃不时通过正手使用反方向的,类似于Lindsay Davenport 和 Rafael Nadal的随挥。这使得她可以击球稍晚于正常,并增加球的上旋度,但是也可能导致时间差上的失误。反手击球,虽然不是她的主要得分手段,却是更值得依赖的,在很多网球分析者看来,这才是她最大的优点和网球史上最伟大的击球之一。她的网前击球在进攻时表现出色,她经常选择推球而不是切球,但这并没有被看作是一种力量的表现——这似乎只是一种习惯。

科娃 则和莎娃是同一类型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