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为什么都在北方建都?

2025-05-10 07:50:1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这个要考虑到地理因素

并且各自朝代的原因也是不同的
比如说秦汉首度在西安附近(咸阳,长安,东汉时洛阳)
这些城市都是很早就经过建设的,并且有优越的地理位置
①京都应建立在经济发达、富饶的地区,以维持统治集团的物质需要;②京都应选择全国居中的地理位置,或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以利政令四达,制内御外;③京都应选择凭险可守的自然条件,以使其不为外力摧毁,国家长治久安。

但是这三点通常是满足不了的
比如说两宋,因为周围有强敌压迫,领土没有汉唐时期那么大,所以只能选择开封做首都
元朝时期,皇帝把首都从哈尔和林迁到了北京,北京位于东
西地势的交汇点上,又君临南方,进可以扼控全国,并且适应汉人
清朝也是如此
总之原因少很多种多样的

回答2:

中国有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分别是前秦东晋时期,唐代安史之乱时期以及金灭北宋时期。宋金之前:秦咸阳,汉长安洛阳,唐代长安,宋开封都城都在北方,因为此时的经济中心在黄河流域,只有如宋齐梁陈等未统一的政权建都南方,如建康。
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完成后,南方经济技术完全超过北方,南宋都城临安就是全国经济中心之一,当然南宋建都南方也是军事实力衰如造成的。
1272年,忽必烈建都大都,是因为当时蒙古政权主要控制着中国北方,建都大都有利于控制加强统治,更能够联系中亚各国。
1368年朱元璋建都南京,主要是由于朱吴起兵江西,且明初北元实力强大,而到了洪武后期,朱元璋本人也对南京不满,希望建西安,只是条件并不允许。
1421年燕王朱棣迁都北京,主要是加强国防的需要,明代设置九边防范鞑靼游牧民族,朱棣篡位之前所率部队就是北京地区的防卫武装,所以在他起兵之后北京防卫空虚,1421年,朱棣为加强对鞑靼人的控制力度选择北京作为都城。
1644年顺治帝迁都北京,其理由与忽必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