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代读后感500(写看内容后的想法)

2025-05-09 09:32:3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郭敬明在2008年出版的小说《小时代1.0折纸时代》是其在青春文学创作上的一次新的尝试,无疑也是一次成功的转型。与之前的《悲伤逆流成河》,《1995-2005夏至未至》不同,《小时代》的故事背景不再是窗明几净的校园,而是上海这座中国经济最为繁荣的城市。故事中的人物也不再是穿着涂鸦校服的学生,上流社会新贵,贵族学校新秀成为《小时代》的宠儿。最为繁华的城市,最为惊叹的奢华,最为俊美的容颜,再加之出版半年超过5万册的销售业绩,《小时代》的文学神话背后显示的是消费文化的剪影。

人物,故事情节,背景小说三要素的角度分析,《小时代》在这三方面都达到了消费文化的理想境界。而其中最鲜明的,是奢侈品消费文化。首先,小说的背景发生在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国际都会¬——上海,LV、写字楼、《Shanghai daily》、星巴克、外滩,小说开篇以蜻蜓点水的方式,描绘了一个奢侈品消费之都。其次,《小时代》在人物的设定上,也展现出消费文化的理念。在消费文化中,人们宣称身体是快乐的载体,身体越是接近年轻、健康、美丽、性感的理想化形象,它就越具有交换价值。而年轻,美丽,性感正是《小时代》中人物的代名词,小说中的四姐妹除作为体育特长生的唐宛如略逊一筹外,顾里,南湘,林萧都拥有近乎完美的外貌,而作为在经济上处于平民地位的南湘,更是拥有最为令人惊艳的美貌。至于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宫洺,顾源,简溪,崇光等,其完美的外形更是被反复提及。而除了人物的外貌外,人物之间的联系也与消费主义密切相关。在顾里与林萧,南湘,唐宛如的聚会中涉及到的场所常常是私人酒店,SPA会所,咖啡馆等上流场所。而顾里与顾源之间的爱情,也是基于在消费理念上的高度默契,他们对于商品背后蕴含的符号意义与社会地位高度认同。顾里无疑是奢侈品消费完美的实践者。消费对她而言是一种生活方式,她对商品抱有“非效用性”的态度,精心选择商品,并在各种奢侈品中安排和展示自我。而顾里在处理事务时的趋利避害也成为其性格的一大特点。在《小时代》中顾里因顾源母亲的冷嘲乐讽而与顾源分手时,将顾源曾经所送的所有礼物原物归还,在她的眼中感情的结束必须有物质上的两清作为一种仪式,物质的消费不仅是她的生活方式,甚至成为她的处事原则。至于小说的故事情节,也充斥着各种奢侈品消费文化的痕迹。无论是人物对于物质的追求,还是小说中提及的普拉达、迪奥、爱马仕、香奈儿、LV、蒂芙尼、古琦、轩尼诗等各种奢侈品牌,各种消费文化充斥其中,不少人讽刺小说的故事框架沦为这些奢侈品的橱窗。就消费文化在经济的文化维度上解构《小时代》,其中消费之都的大时代背景,完美的人物外形,琳琅满目的奢侈品与独家定制,人物的物质需求及情感体验,所有的一切都成为《小时代》情节得以发展的符号因素,而《小时代》吸引读者的正是这种消费文化的体现。不少读者嘲讽《小时代》是各种奢侈品牌与上流场所的堆砌,其实不然。在这些奢侈品牌与上流场所的背后所暗藏的,正是消费文化。而所有的消费都成为高端生活品味的外化表现。而如今的炫富现象,大多数的目的并不是在炫耀物质本身,而是物质背后所隐藏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品质。

因此,从《小时代》里的故事本身看消费文化,可以看到其经济的文化维度。而《小时代》之所以可以赢得那么多粉丝,在于其中所表达的是消费文化,而不是消费主义。消费主义最大的弊病就是夸大消费的符号意义,并追求对物质的无节制占有,将人生价值的实现等同于个体欲望的满足,而消费文化虽也重视消费的符号意义,但其中更看中的,是消费背后的文化涵养,精神境界,是一种物质与精神方面更高层次的追求,这是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产生的文化。形象地说,消费文化在物质上的追求就如人在服饰上的追求,最开始的时候要的是遮身保暖,慢慢地不用再为保暖问题担忧了,就开始追求服饰的款式美观问题,于是出现了各种或繁复或简洁的风格的服饰。可渐渐地人们对于服饰仅仅的美观又不满足了,就开始赋予服饰更多文化上的涵义,如现在我们常常会研究汉服,唐装,旗袍这服饰,并将其中的一些元素融合到当今的服饰设计当中,人们购买这些服饰,一来喜欢其美观,但之所以愿为其支付远远超过实物原材料的价格,是为了其中的文化价值。正所谓黄金有价玉无价,对于消费主义来说黄金与玉是没有区别的,但对于消费文化的理解,玉的价值是远远超越黄金的价值。黄金自然可以用以消费交换,可远不如与可以给消费文化的推崇者的满足感与自我实现感强烈。这也是为什么在《小时代》中为什么如此“拜金”的顾里会赢得那么多的读者的青睐,是因为顾里追求的远远不至于消费带来的占有欲望的满足,更多的是对物质背后的文化解读及社会群体认同感,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顾里与宫洺虽然在商业合作上常常针尖对麦芒,然而却彼此认同欣赏,这一点在当初顾里与宫洺有关Prada 与Ferragamo的论战中就可看出。因此,消费文化中,物质的价值体现在三点,其一是物质本身的价值,包括其材质,美观。其二是物质背后的文化韵味,商品符号后的文化底蕴或是限量标签下的精英意识。其三是物质的沟通功能,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消费的背后是人生活理念与消费趋向上的认同。

正好上次作业是有关《小时代》于消费文化的命题,其中截取了一些,不妨做个参考。可以将小说的成功与电影的成功结合一下。至于读后感,建议还是自己写吧,500字实在是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