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何解

是以种道
2025-05-10 00:47:46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这是《彖》对《易经》第一卦“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中的“元”进行的解释。

大,蓬勃盛大。

乾元,是指乾元之气。

资,资源。

始,创始化生。

概括起来的含义是蓬勃盛大的乾元之气是万物创始化生的动力资源,这种强劲有力,生生不息的动力资源是统贯于整个天道运行过程之中的。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这是对“元”的解释,意思是,蓬勃盛大的乾元之气。

扩展资料:

《易经》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易经》,分为三部,天皇氏时代《连山》、《归藏》、周代的易书《周易》,(一说分别作于上中下三个时代,一说三本书均作于上古时期),并称为“三易”。

东汉学者桓谭在《新论正经》中说:“《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秦朝精简本)。《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连山》与《归藏》魏晋之后下落不明或被儒道吸收作经或亡佚,成为中华文化领域里的千古之谜。

关于“三易”之说。《周礼》“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易》,二曰《归藏易》,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卦六十有四”。就是说,在周朝《连山易》、《归藏易》、《周易》这三个易由卜官掌控,对国家大事、军事战争、祭祀活动进行预测。

很多人误以为《易经》就是《周易》,《周易》就是《易经》。其实是错误的,简单的说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就是从属关系上的不同,易经包含了周易,照南怀瑾先生的说法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在于:

相传《周易》是周文王在坐牢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我们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有部分是从文王著作了这本《周易》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所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其实易经有三易之说。一、《连山易》,二、《归藏易》,三、《周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易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亨利贞

回答2:

含义:

是蓬勃盛大的乾元之气,是万物创始化生的动力资源,这种强劲有力,生生不息的动力资源是统贯于整个天道运行过程之中的。

这是《彖》对《易经》第一卦“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中的“元”进行的解释。

大,蓬勃盛大。乾元,是指乾元之气。资,资源。始,创始化生。统,统贯。天,即天道。

扩展资料:

【原文】:彖(Tuan)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彖,是指生有利齿能咬断金属的兽,在《易经》里,就把它拿来作断卦的名词。可见断卦是要斩钉截铁的。乾元,即乾卦,元是万物的开始,卦也不例外,乾卦也称为元卦,是诸卦之首,所以称之为乾元。资,是凭借、依靠。统,是指统帅、带领。六龙,就是六个阳爻,每一个阳爻代表着龙的状态。御,驾驭。乾道,乾卦的功能和特性。太和,均衡地和合。庶物,黎庶万物。万国,指普天之下。

彖辞在解释乾卦时是这样说的,乾是天地万物的起始,所以乾元是极其伟大的。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有了乾元才开始出生,乾元统率着天道的运行而发挥着作为;在上可以行云布雨,在下覆盖着万物使其流传行止,这种功能只有乾道才能完成。

光明来自日月,是太极生成两仪之后才有日月的出现,所以乾又称大明之始,因此一旦乾坤毁灭日月也就不存在了,大明也就终止了,万物也随之消亡殆尽了。

当六个阳爻各入定位形成乾(即西北之卦)时,在节气上时值立冬,这个时候四时八节就井然有序的出现了,一年的时序变换,就有乾挂的这六个爻定位而成。

乾元时时乘着六龙以驾御天道的运行,由于乾元的变化不断地发挥着乾道的功能,因此万物不但得到了生命,而且还产生了各自的性格,万物之间不但互相依赖,而且还生克有序,这样就保证了万物之间的平衡,这就是乾道利贞的性情,由于乾元创造了万物,自然它就成了万物的主宰。这也是乾元的伟大作用——万国咸宁,天下升平。

我们从乾元的功能来看,也的确是这样,大家不妨看一看当今之天下,世界各国都在为经济的发展谋求出路,但手法却各有千秋,有的靠在地区间挑事,造成地区动荡或战争,自己好在鹬蚌相争中得利,可是老天在创造世界的时候就把世界多元化了,这种多元化的世界不是哪一个国家、哪一政党就能制约的了得,它必须在多边框架下和平共处才能生存和发展。

如果任何一个地区出现动荡,会牵动全局发生变化,最后还是要依靠自然规律的法则来平定动荡,这就是乾道的魅力所在。为什么乾卦是六个阳爻,它的本意就是平衡,就是和平共处,违背了乾道的本意,就会乱象环生,其结果还是违背乾道者必遭天谴而走向灭亡。

回答3:

1.
这是《彖》对《易经》第一卦“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中的“元”进行的解释。
大,蓬勃盛大。乾元,是指乾元之气。资,资源。始,创始化生。统,统贯。天,即天道。
概括起来的含义是蓬勃盛大的乾元之气是万物创始化生的动力资源,这种强劲有力,生生不息的动力资源是统贯于整个天道运行过程之中的。

2.
《乾?彖》:“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坤?彖》:“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
《彖传》的这两个例子可以很好地说明不能滥用“对读”的观点。“万物资始”和“万物资生”只有“始”和“生”不同,其他三个字皆同。那么,按照文字学界现有的惯用做法,岂不是可以得出“始”可以“读为”“生”,或反之亦然?

但是,文章的内容告诉我们,这是不可以的!前者说“天”:天为万物的产生创造了必要条件(光线、云雨等条件);后者说地:地为万物的产生创造了最终的必备条件(提供土壤)。“资”是具备的意思。

或许会有学者指出:你说的不对,《汉语大字典》“始”字条下就有“生”这个义项!

这是字典编者的一个失误。其所引的《释名·释言语》说:“始,息也,言滋息也。”“滋息”不是“生”的意思,而是创造条件使得某过程正常进行的意思。其所引的《礼记·檀弓下》的“丧礼哀戚之至也,节哀顺变也,君子念始爱之者也。”郑玄注:“始,犹生也。念父母生己,不欲伤其性。”这说明了单独使用“以文索义”的局限性。这里不理解为生,而理解为“滋息”(培育)才对,即“养育之恩”。

父母创造条件,让子女健康成长,此谓“滋息”、“始”之原义。

回答4:

首先了解中国古代“体”和“用”的范畴,“体”是指“有”,“存在”,客观实在;“用”是指对存在加以利用和运用。有其体才有其用。靠山者有木材之用,靠水者有鱼虾之用,靠矿者有采矿之用,靠平原者有农业之用,无论是木材、鱼虾、矿产、平原都是世界所蕴藏的无限资源,宇宙拥有无尽资源,这就是“乾元”。人和物从自然中摄取一定数量的资源,作为自己发展的基础,而求得发展,人和物拥有的小资源是从宇宙无限的大资源获取的,所谓“万物资始”。当然资源是物质范畴,物质相对的是精神,当然宇宙(天)没有精神,但是物质有其规律,有其属性,他引导着物质的发展方向,即所谓“道”,他调节着物质世界的发展,就像人有精神引导物质的肉体行动一样,狭义的天是指物质理性,广义的天是指物质理性和物质。人从天的无限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