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是怎样形成的?

лл
2025-05-08 03:05:2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黑土地是寒冷气候条件下,地表植被死亡后经过长时间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而成的,以其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宜耕作而闻名于世,素有“谷物仓库”之称。并且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层需要400年的积累,所以土层中腐殖质和有机质含量极为丰富。

世界上有三块著名的黑土地:一块在美洲———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一块在欧洲———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一块在亚洲———中国的松辽流域和三江草原。

其中最大的就是 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大平原,黑土地面积约190万km2。其次就是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黑土地面积约120万km2。

最后就是主要分布在我国松辽流域和三江草原中国黑土区,面积约100万km2,被誉为“北大仓”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黑土属于“寒地黑土”。寒地,是指气候;黑土是指地表植被经过长期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而成的土壤。在寒冷的气候下形成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农耕。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乌克兰大平原和中国东北具有寒地黑土。

另外,土壤一般不会经过上千万或上亿年的持续营养及组分积累,因为地球表面是动态的。某个稳定的状态只会在一个时间段内维持。经过一系列地质变化之后,原来的土壤就会变为石化了的“古土壤”或岩石,埋覆于地下,从而失去了土壤的特征。

回答2:

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雨热同季,加上水资源充足,植物快速生长,能迅速积累大量有机物;冬秋时节温度骤降,有机物所蕴含的能量来不及被微生物分解就被冰雪所掩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蕴含营养与能量的黑土不断积累,形成了30~100厘米的黑土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