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个税起征点调到1万元,月薪1万会增加多少收入

2025-05-09 15:22:23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今年两会,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迈向富裕。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确定提高的消息一经放出,立即引起热议。部分代表提议个税起征点调至1万元。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个税起征点调到1万元,月薪1万元的职场人会增加多少收入呢?

让我们以北京为例来算一下:

个税调整前,月薪1万元的职工,除去占工资总额20%的社保和公积金2000元,减去3500元纳税基数,需要缴纳的个税为10000-10000*20%-3500-4500*10%-105=345元。

如果按照非全额缴纳保险公积金,那么上交的个税将会更多。也就是说,如果月薪10000元不需要缴纳个税的人,每月到手的收入将至少增加345元!每年到手收入至少增加4140元!一年到头,备年货的钱够了。如果家里面是两个人赚钱,就是8280元,那么一部普通的iPhone X就到手了!

回答2:

自2011年6月30日起,个税免征额从2000元提高到3500元,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今年,多个组织及人大代表发出提升个税起征点的建议。全国工商联的提案建议,将个税免征额从目前的3500元提升至7000元。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2018年3月5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建议个税起征点调整到一万。
严格说来,“3500元”是免征额不是起征点,现今舆论多有误用,两者概念实际不同 :
起征点 是指当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一定数额标准不征税,达到后即对全部征税对象征税的一种税收优惠措施。
免征额 是指在征税对象中确定一个固定的数额给予免税,只就征税对象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起征点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起征点与免征额有相同点,即当课税对象小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都不予征税。两者也有不同点,即当课税对象大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采用起征点制度的要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采用免征额制度的仅对课税对象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
现行的个税免征额3500元,已经连续7年没有调整了。这几年,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高,最低生活保障有的地方已经提到2000块了,而房价、物价上涨,支出增大,没有考虑纳税义务人的年龄大小、婚否、赡养老人的数量等影响开支的因素,也忽视了经济形势的变化对纳税人能力的影响,个税起征点调整的呼声也越来越响亮。
一方面,税收的作用就是经济杠杆,让高收入阶层多纳税,减轻中低收入的负担,从而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而目前个税的起征点,覆盖面太广,很多中低收入人群也在纳税,不符合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发展规律,也失去了杠杆作用。 这是提高免征额的主要原因。
免征额到底调到多少才合理,这需要权衡很多因素。当然,免征额到底是多少,还要看相关政策的正式出台。
这项政策的出台,需要考虑方方面面,需要专家们的调查、论证,不会仓促,但估计时间不会很久。
假设某人的工资是10000元,按目前的免征额3500元计算,其应纳个税=(10000-3500)*25%-1005=620(元);如果免征额提高到10000元,则该人就不用纳税了,相当于他的工资涨了620元。工资薪金所得的税率表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