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影响葡萄分布的因素
从葡萄分布的生态条件看,温度是决定其分布的主要气候因素。一般栽培葡萄萌芽所需的温度为10℃,伤流期为9—10℃,新梢生长和花芽分化的温度为25—30℃,成熟温度为28—32℃,超过40℃对葡萄生活有害。在冬季休眠期,芽能忍受-17℃,枝能忍受-20—-22℃的低温,老蔓在-20—-26℃时即发生冻害,而根系的致死临界温度为-5—-7℃。
一般葡萄向极地方向发展的限制因素为冬季低温和生长季节的有效积温量不足,向赤道方向发展的限制因素则是冬季低温的不足和潮湿多雨,致使葡萄不能正常萌芽生长及感病严重。
2.世界葡萄的生产与分布
世界葡萄面积大约为九百万公顷,年生产量大致为六千万吨,具有一定经济地位的葡萄生产国家多达60余个,其中大部分栽培葡萄产于欧洲一些国家(表3-4-1)。此外,从6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世界葡萄面积处于一定的下降状态,即从过去的一千万公顷下降到九百万公顷,但此间世界葡萄总产量并未有多大波动,相应的单位面积产量却有所增加,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新品种的选育和引进。
表3-4-1 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的葡萄生产面积
表3-4-1 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的葡萄生产面积(续)-1
世界葡萄属植物资源基因中心主要分布于南欧、中东至阿富汗、东亚、北美和中美地区。
3.我国葡萄分布
根据普通栽培葡萄适应的生态条件,我国栽培葡萄最适分布于-17℃等温线的南北两侧,其南线东起上海,经杭州、铜陵、随县直到四川的万源,年降水量600—1000mm;其北线是-21℃绝对最低等温线。而我国的最大制干葡萄生产基地位于新疆吐鲁番、和田等地,以及甘肃敦煌地区,这里年降水量少,气候干燥,日照充足,是最适宜葡萄干生产。
我国是葡萄属植物的重要原产国家,全国除新疆和青海等地目前未发现有野生葡萄外,其它各省均有野生葡萄分布,其中以华北和华南部分省区分布种类最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