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状况良好的青壮年:每1~2年检查一次,检查的重点项目是心、肺、肝、胆、胃等重要器官,以及血压等。但体质较差尤其是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精神病和肿瘤等带有遗传倾向疾病家族史的人,至少每年检查一次。
男女都做
1、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能对全身健康情况做出分析,能筛查是否有贫血,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等是否正常,对血液疾病以及肝脏病变能及时作出判断。
2、外科检查
外科检查主要是通过看、触摸检查皮肤、脊椎等是否有病变。
3、内科检查
内科检查主要是医生进行按压、听诊检查心、肝、肺、脾、肾、胆囊进行系统检查。
4、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检查主要检查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这四项,对肝脏健康进行系统检查,如各种肝炎等。
5、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是对心脏功能进行检查有效方法,可以筛选心律不齐、心肌缺血等疾病。
6、胸部透视
胸部透视就是X光检查,主要是肺部健康状况进行检查。这里要提醒那些计划怀孕或已经还有的人群,不要做胸透,这对孩子对健康有副作用。
男女不同
男女不同的是,女性会在妇科检查方面比较侧重,比如乳房检查,子宫检查等,而男的要做前列腺检查
误区二:认为一次体检三五年无忧
许多人往往在一次体检后,看到自己身体一切正常,就觉得万事大吉了。认为这一次的结果能管挺长时间,三五年内都不用再做体检了。
专家指出:我们要认识到自已的身体是一个动态系统,每天都在不停地发生着细微的变化。一次体检的结果并不具有长期的意义,甚至几个月内就可以改变。因为有些疾病的发展速度很快,而且症状不明显,让人很难察觉。一旦察觉可能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体检要坚持定期进行,因为它的目的就在于可以及时发现疾病,而及时发现又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这是体检的真正意义所在。
误区三:认为电脑仪器比医生触诊、问诊看得准
在医院与体检相关诊室的门口,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透视、超声波等检查处人满为患,坐诊的医生跟前却冷清了许多。
专家指出:只相信仪器检测,会漏掉很多发现疾病的可能性。仪器并不能像医生那样能综合考虑病人的病史、症状等各方面因素。它永远是辅助的,最终的诊断要靠人脑作出。并且大部分疾病经过医生的详细问诊和触诊也可以发现。医生的丰富临床经验,加上仪器的准确检测,有利于疾病的正确诊断。
误区四:体检报告随手扔
很多人在体检之后,看看结果就随手将体检报告扔了,觉得既然没查出毛病,就没有保留的必要。
专家指出:人去年和今年的体检结果可能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其中某项指标有了很大变化,那就有必要引起重视了,因为可能有某种疾病的倾向。经过医生对不同时间体检结果的比较,会发现一年来某人身体状况的变化,有利于及时做出诊断或防范。因此,体检报告要好好保存,且勿乱扔。
误区五:体检一味求贵
体检价格一直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有的体检者经济能力比较好,想一次性查得更全面、更彻底,选择价位比较高的套餐,也无可非议。价格较高的套餐往往包含全套指标。
一般性况下,建议体检者先从基本的套餐查起,如果查出重要指标有问题,再去做全套的检查,进一步确诊。普通人也没有必要选择特别高端的仪器。个人体检一般选择300——400的项目套餐,就可以查出身体的基本情况。
误区六:体检加重心理压力
很多人觉得:与其查出大病,造成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倒不如就这样糊里糊涂。但专家提醒这类人群,早发现、早治疗才是解决肿瘤等疾病的最好的办法。
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咨询委员会的调查报告表明:1/3的肿瘤可以被预防;1/3的肿瘤可以被早期发现、早期有效治疗;1/3的晚期肿瘤患者可以通过治疗而延长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专家介绍,在中国约1/4的肿瘤患者可活5年以上,而这个比例在上海更高一些,可以达到1/3。
通过体检查出的疾病一般都处于早期,所以及时治疗,“绝症”很有可能“绝处逢生”!而且从经济上来讲,早治疗也要比晚治疗更省钱。
其实体检查不出什么病的。
如果你是公司体检、学校体检、医院体检的话,都是同一份表格,也不分男女,查的就是五官、视力、身高体重、肝功能等,除了肝功能、胸透,其它的都是没啥意思的。
如果真正想给自己做全面检查,那直接去医院说你要做全面检查。但是,这个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