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宝宝接种不合格疫苗,你得这么做
近几天曝光的非法疫苗事件弄得人心惶惶,家长们过得提心吊胆,看着孩子的疫苗接种手册,数着还有几针要打,心里不禁打鼓:孩子打了这种未经冷藏的疫苗会有什么后果?打疫苗究竟都有哪些禁忌?优恪君整理了相关权威机构发布的注意事项,一起来看看吧!
1. 什么是一类、二类疫苗?
第一类疫苗。是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计划内疫苗),属于免费疫苗,是从宝宝出生后必须进行接种的。
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风腮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甲肝疫苗,3种用于应急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和钩端螺旋体疫苗)。
第二类疫苗。是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计划外疫苗)。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各地区不同状况及家长经济状况而定。
目前,第二类疫苗有23价肺炎多糖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甲型病毒性肝炎灭活疫苗、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小儿肺炎疫苗、流感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灭活)等。二类疫苗,遵循知情、自愿、自费的原则进行接种。
2. 接种疫苗需要注意啥?
疫苗接种禁忌一般分为禁忌症和慎用症。
宝宝有禁忌症存在时,不应接种疫苗。如对鸡蛋蛋白过敏者接种流感疫苗后可能会引起受种者严重的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有慎用症时要暂缓或谨慎接种疫苗。大部分的慎用症是暂时的,应在慎用症消失后补种相应的疫苗。
3. 打过疫苗是否就万无一失了?
并非如此。为了使疫苗安全,生产疫苗所使用的病毒或细菌都被灭活或减毒,没有一种疫苗的保护率是100%,大多数常规使用的疫苗保护率在85%~95%左右。
而且由于个体差异,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免疫成功。目前,凡是被列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后的保护率多数能达到90%以上。
4. 疫苗接种后出现的一般反应如何处理?
接种疫苗后,应在预防接种单位留观至少30分钟。
部分儿童会出现低热、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上述症状一般持续1-2天即可消失,不需要任何处理。
儿童如出现上述反应,应该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他疾病。如果儿童出现严重反应,应该及时就医。
5. 接种未经冷藏的疫苗会有何后果?
疫苗失效。在不合适的保存条件下,疫苗中的抗原成分失活,接种之后无法激活免疫反应。当人体再次遇到病原体时,机体无法得到保护。
因缺乏保护危及健康。接种无效疫苗的后果与疫苗种类有关。比如,接种失效水痘疫苗后如果又得上水痘,发烧、出疹后,大多可以自愈。但如果接种了无效狂犬疫苗,又被感染了狂犬病毒,就会危及生命。
引起疾病流行。如果大多数人在一种或多种疾病的免疫接种上是无效的,那就可能增加疾病大规模爆发或流行的风险。
6. 孩子在哪些情况下不适合接种疫苗?
一般来说,儿童处在发热、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发病期及恢复期,过敏性体质,重症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病,严重营养不良等特殊情况下均不适宜接种疫苗。具体到每种疫苗的禁忌还要查看疫苗的说明书。
7. 尽可能避免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家长应做什么?
接种前掌握宝宝的健康情况,注意近几天有无发热、拉肚子、咳嗽等,有没有接触过正患传染病的人,如实向接种医生介绍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
是否对某些药物或食物过敏、以往接种疫苗后有无不良反应、有无发热、是否患有急慢性疾病等情况在接种疫苗前一定都要如实告诉医生,让医生决定能否打针。
要在接种室休息观察30分钟。有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脸部潮红、皮疹等应马上告诉门诊医生。
接种后要避免激烈的运动,暂时不要洗澡。
家长一旦怀疑自己的孩子接种麻疹疫苗发生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应及时咨询当地接种单位或疾控机构,报告反应的发生情况,请家长在接种时主动向接种医生索取当地接种单位或疾控机构的联系方式。同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进行临床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