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要在当代大学生中培养和树立理性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属于历史范畴,它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也是在不断提升和凝练的。理性爱国主义是相对于狭隘的、极端的、非理性的爱国主义而言。理性爱国主义不是简单的情感倾诉,而是将情感与理性反思紧密结合,既有外在的行动又有内心的冷静思考,是一种清醒的、由理智支配的情感。同时,理性爱国主义是开放的而非封闭的,包容的而非排他的,是将爱国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相统一的爱国主义。理性爱国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是我国抓住重要战略机遇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中国人民开放、自信、包容的大国国民心态的需要。
第二,兼收并蓄,继承创新,以时代精神丰富爱国主义的内涵。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源远流长,历史上曾涌现出无数民族英雄,谱写了许多爱国主义诗篇,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这种纯朴而真挚的爱国主义精神,产生了高度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尊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不但不能丢,而且必须继承并发扬光大。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持续推进,我们的爱国主义应建立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上,其内涵要在“包容互鉴、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兼收并蓄,不断丰富和发展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
第三,培育开放、自信、包容、进取、责任的大国国民心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元化的今天,中国要崛起、实现复兴就更加离不开爱国主义情怀。但是,中国的崛起冲击了现有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打破了美、日、欧主导世界经济的格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塑造怎样的国际身份或国际形象,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爱国主义时代课题。要引导和教育大学生用客观、冷静、辨证的心态看待国内国际的矛盾和问题,理性、负责任地表达爱国情感,要树立合作共赢意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最大化,才能使我们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时获得真正的多赢。
第四,在法治轨道上合理、合法表达爱国热情和行动。爱国主义情感的表达不仅需要客观、理性,而且还要遵守社会道德和国家法律等社会规范。要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和法制教育,让大学生懂得表达爱国情感要做到有理、有力、有节、合法。爱国主义情感的表达不能以违反社会公德和法律、破坏社会稳定、损害国家形象为代价,必须把国家和社会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作为表达爱国言行的根本出发点。大学生要学会科学分析,全面思考,充分相信政府掌控大局、纵横捭阖的能力,给政府的外交活动留有足够的空间;要从维护国家利益出发,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热情,激于义、止于理、合乎法,养成一种清醒的、负责任的合法表达方式。
第五,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引导大学生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学习动力和具体行动。成功缘于实干,祸患始于空谈。爱国不是讲大道理、喊空口号,而是重在脚踏实地的行动。青年大学生理应用历史的眼光、辨证的方法、发展的思维、务实的态度,认清形势,化满腔的爱国情、报国志为强大的学习动力。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勤奋学习、热爱生活,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具体形式,做到知行合一、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努力提高报效国家的本领,展示新一代大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
时代需要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的行动者。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必须将爱国激情和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树立理性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开放、包容、自信、进取的良好心态,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让青春在为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首先,每个公民必须要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是任何时期任何爱国者必须具备的情感。民族自尊心能增加我们自立向上的恒心,自豪感能树立我们建设祖国的自信。邓小平曾说:“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
要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就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近代史上,面对列强的分割,面对祖国的落后,部分激进分子主张一切采取“拿来主义”,甚至走向民族虚无主义的极端。民族虚无主义既否定我们的民族精神和独立品格,也彻底否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备受人们推崇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一种偃息民族自尊心的观点。
我们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而且一度领导世界潮流,直到中国已走向衰落的20世纪。英国著名的思想家罗素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做出高度的评价:“中国的文明是世界上几大古国文明唯一幸存和延续下来的文明。自孔子时代以来,埃及、巴比伦、波斯、马其顿和罗马帝国的文明都相继消亡,但中国文明却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良,得以继续下来。”又说:“平心而论,我认为中华民族是我们遇见的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 他还断言:“他们将在科学上创造世人瞩目的成就。他们很可能超过我们,因为他们具有勤奋向上的精神,具有民族复兴的热情。”这些论述对于我们消除民族自卑感是大有裨益的。事实上,民族虚无主义只是部分激进分子们倡导的,而大多数爱国者还是尊重我们祖国的主权,坚信我们民族的文明。事实证明,民族虚无主义并不会给中国带来好的出路,只能带来自卑与自残,“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历史文化,区分精华和糟粕,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的文明成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新的生命,放出新的光彩。”
其次,要从思想上、知识上充分装备自己,为祖国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对WTO的认可与加入,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中国已成为世界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一员。在这个舞台上,如何成功地履行自己的角色,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我们必须先从思想的高度上认识我们面临的局势:我们虽有辉煌的文明,但仍处于落后的状态;我们虽已取得了成就,并得到世界的认可,但仍有部分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制度十分仇视,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维护已取得的革命成果与建设成就,维护祖国的稳定统一。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是最基本的素质要求,爱国主义是我们祖国的优良传统美德。历史上的一些道德规范在今天已失去存在的价值,如“一女不嫁二夫”、“不孝有三,无子为大”等已被当作封建礼教而摒弃,而爱国主义却始终是基本的素质要求。
当全球化已成为一股强大的时代潮流跨越民族、国家的地域界限,超越制度、文化的障碍,使人类逐渐形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时,加入WTO、参与全球化的进程又使我国的社会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虽然我国获得了加快发展的机遇,但也直接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全方位的挑战,对我国的爱国主义传统、民族凝聚力也是个重大的考验。因此,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切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广大公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树立强烈的民族复兴责任感,成了当前思想道德教育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是生产跨国化。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商品世界化、资本国际化和市场全球化的过程,它使我国可以充分利用国际间流动的信息、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也可以使我国凭借自身的网络优势参与国际竞争,促进经济质量的提高。但是,经济全球化赖以发展的信息网络、经济网络、金融网络,主要是由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控制的,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主要也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美国等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主导作用不仅难以改变,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加强。
因此,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不可避免地成为发达国家的资本积累对象。随着我国加入WTO,发达国家凭借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优势地位,必然大举进入和占领我国的市场,我国的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大产业都面临着严重的冲击。在一段时间会出现洋货充斥市场,某些民族产业衰微的情况。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的日益开放、对外交流的频繁、国民的视野也更为开阔,这就会使“有的人只看到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物质生产和生活水平的差距,就以为一切是外国的好,对外国盲目崇拜,对祖国妄自菲薄。”这一切,都会影响到国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