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
黑长臂猿在中国云南南部和海南岛热带雨林区,在海拔约二千米的山地森林里,每当日出时分,晨曦中常能听到惹人注意的猿啼声,“呼-呼-呼,呼,呼”,清澈嘹亮,此起彼落;有时又混和着低沉的应诺声“乌-乌”,交错嘈杂。这是黑长臂猿的唤叫声。黑长臂猿有个与众不同的形象,好像怒发冲冠,因为头顶冠部长有一簇矗起的冠毛。
黑长臂猿喜欢在茂盛的树冠上栖息,白天活动。活动时,很少下地,也很少在树上用前肢爬,几乎所有活动都是在树枝上用前肢攀登,或在树枝间悠荡,可说是凌空跳跃,长臂攀揽自如,悠荡时只用前掌四指搭一把便腾跃而过,不必用拇指抓握。但爬树则要用大拇指。 黑长臂猿从不造窝,只在茂密树叶丛里休息。休息的姿势十分有趣,像人蹲在地上那样,前肢抱拢两膝,脸贴胸、膝。这样,身上浓密厚毛不透雨水,更保温暖。有时也会在大树干上仰天而卧。只有在觅食时才爬到高突的树冠上,或爬到竹林灌丛中去。
黑长臂猿贪食淘气。主要食物是水果,也吃少量的花、叶、芽和昆虫。不大喝水,主要靠食物里的水分,或雨后舔树叶上的天落水,在春旱时才偶尔下地喝水。
主要栖于热带雨林和南亚热带山地湿性季风常绿阔叶林,其栖息地海拔约从100m至2500m,是已知长臂猿中分布海拔最高的一个种。在云南中部的栖息地气候温凉湿润、终年无雪、霜期短,一年四季都有鲜嫩的树叶、花苞和果实。活动领域比较固定,无季节迁移现象。活动与觅食均在15m高大乔木的树冠层或中层中穿越进行,,很少下至5m以下的小树上活动。黑长臂猿与其他长臂猿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种群较大,一般每群有6只甚10余只。社群配偶制为“一夫多妻”制,即一只成年雄性和2只成年雌性组成。只有受到干忧的小群才是“一夫一妻”制。黑长臂猿社群的活动范围大多在60公顷左右,远大于其他长臂猿(蒋学龙等,1994),种群密度为2.6只/km2(马世来,1994)。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详细的资料,请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25318.ht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