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已诉未结案件”和“未执结案件”,以及两者的关系

求指点
2025-05-10 01:46:47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已诉未结案件是当事人提起诉讼后案件已经进入诉讼中但还没有被判决解决的案件。
未执结案件是进入诉讼后,案件也被判决完毕,但是申请执行后未执行完毕的案件。

两者的关系:已诉未结案的进程比未执结案件的进程要慢。因为已诉未结案是还没有被判决,而未执结案件则是判决已经下来了只不过还没有执行完毕。

举例说明:法院判甲给乙赔偿十万,甲没有这么多钱,没有赔偿清,也就是判决没有执行完毕,属于未执结案件。而如果乙起诉甲但法院还没有判决甲的赔偿问题就属于已诉未结案件。

扩展资料:


诉讼从立案到结案流程:

1、立案时间。

符合立案条件的,登记立案;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材料,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

需要补充材料的,在补充材料后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立案期限从补正后交人民法院的次日起算。

由上级人民法院转交下级人民法院立案的案件,从受诉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的次日起算。

2、诉前财产保全时间。

法院应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保全的,应立即执行(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

申请人应该在采取保全措施后30日内起诉。

申请证据保全时间:

当事人依据《民事诉讼法》第百十一条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不得迟于举证期限届满前7日。

法院通知当事人开庭的时间:

诉讼法规定是在开庭前3天通知。

3、被告答辩状的时间。

人民法院在立案之日起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

被告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15日内提出答辩状。注意: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被告提出答辩状的,人民法院会在收到之日起5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给原告。

4、当事人举证时间。

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并经人民法院准许。

人民法院确定举证期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15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10日。举证期限届满后,当事人对已经提供的证据,申请提供反驳证据或者对证据来源、形式等方面的瑕疵进行补正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再次确定举证期限。

该期限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简易程序法院指定可以少于30日,当事人协商不超过15日。从收到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次日计算。


5、申请证人出庭时间

应在举证期限届满前10日提出。

法院审结案件所需时间:

简易程序案件:3个月;

一审普通程序案件:6个月;

上诉案件:3个月;

特别程序:30天内;公告期满后30天内;

再审案件:3个月内。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下列事项耽误的期间不计入审限:

1、公告期间,即从法院在报纸上正式发出公告之日起至公告期满的时间。

2、鉴定期间,即从当事人提出书面鉴定申请至鉴定机构出具正式的鉴定结论之间的时间。

3、处理管辖问题的期间,即从当事人提出书面管辖异议至二审法院就管辖问题作出终审裁定书的时间以及处理人民法院之间的管辖争议的期间。

法院判送达判决书的时间:

当庭宣判的,应当在10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上诉的时间:

对判决不服,要在规定时间内及时上诉,对判决不服上诉期为15天,对裁定不服的上诉期为10天,在判决和裁定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中会有相应的提示。从领取相应文书的次日起算。

二审的时间:

对判决上诉,审理期限为3个月,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3个月。

对裁定的上诉,审理期限为30日,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审限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在进行结案的时候,只要符合判决、调解成功以及撤诉这三种情况中的任意一种就可以进行结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未决诉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事诉讼

回答2:

已诉未结案件是进入诉讼中没有下判决解决的案件。
执结案件应该是申请执行后未执行完毕的案件。
没有下判决的案件一般是不能够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

回答3:

以诉未结案件是进入诉讼中没有下判决解决的案件。未执结案件应该是申请执行后未执行完毕的案件,没有下判决的案件一般是不能够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