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历是古巴比伦人发明的。
太阴历又叫阴历,也就是以月亮的圆缺变化为基本周期而制定的历法。
对太阴历的计算只于现带相差0.4秒;他还制定了历法,根据月亮的盈亏,把一个月定位29日或者30日,还知道置闰。
公元前20~18世纪,古巴比伦创建了以月亮围绕地球旋转周期计算的太阴历,与中国夏朝所使用的阴历,不仅同时,而且都是每隔2~3年置一闰月。二者如出一辙。
扩展资料:
太阴历的每一个历月都近似等于朔望月,每个月的任何日期都含有月相意义。历年为12个月,平年354天,闰年355天。
纯粹的阴历,可以较为精确地反映月相的变化,但无法根据其月份和日期判断季节,因为它的历年与回归年实际没有关系。
从世界范围看,最早人们都是采用阴历的,这是因为朔望月的周期,比回归年的周期易于确定。后来,知道了回归年,出于农业生产的需要,多改用阳历或阴阳历
各自有各自的力法成就,古巴比伦人创制了阴历,古代中国人也创制了阴历,大家殊途同归而已
应是古中国人发明的!
农历,是现今东亚地区民间传统广泛使用的阴阳合历。古代相传为黄帝时代或者夏朝创制,又称黄历、夏历,中国以外的语言和地区普遍称为中国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