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 在1号堆爆炸时, 其堆芯已经熔毁
估算厂房容积3万立方米(30*30*30), 造成的爆炸从视频效果看估算氢气约1万立方米, 约1吨
只有堆芯熔毁后发生的锆水反应能大量释放氢气, 即假定锆或者燃料棒内部的金属与冷却水反应, 至少需要数十甚至上百吨金属才能置换出1吨氢气, 因此可以判断, 爆炸前堆芯熔毁已经达到百分之几十
这种规模的堆芯熔毁, 应该说操作人员已经丧失了对反应堆的控制能力, 甚至可以怀疑, 之前宣布的"成功自动停堆"很有疑问, 很可能发生控制棒未能完全插入的情况, 甚至弹棒事故, 即控制棒从高温高压堆芯中射出. 具体情况要看反应堆的设计参数
其他几个堆1,2,3号的情况类似. 4号堆最为离奇, 居然发生乏燃料池的燃料棒熔毁, 甚至有可能重新临界, 只能说明要么设计有大问题, 要么运行操作有重大安全隐患
据说福岛的安全壳是后加的. 不能同大亚湾或者三里岛的安全壳相提并论, 只能说比切尔诺贝利稍好. 请搜索一下美国三里岛, 中国大亚湾, 看一下照片, 你会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圆桶形的安全壳, 这和福岛反应堆的结构是完全不一样的
除了注水, 关键还要强行灌入硼酸, 堆芯熔毁后, 控制棒的作用可能减弱, 掺入中子吸收剂, 降低裂变反应, 才能从根本上降低温度, 完全制止自裂变是不可能的, 但可以最大程度上限制它. 但现在日本的措施很不果断, 不得力
电站内部的应急供电系统瘫痪,导致对安全壳内的降温功能失去作用。冷却系统泵所需的电泵失去功能,硼水无法到达一回路进行冷却。核燃料有自衰变余热,长时间得不到冷却会导致燃料棒溶化。这才是大问题
反应堆分为冷停堆和热停堆
热停堆主要是把中子功率降下来,即核反应停止,中子通量降到很小。一般来讲这个过程比较快。最快只用几分钟。
但是冷停堆要求热功率也降下来,也就是说要使反应堆温度降下来,由于反应堆的衰变余热,反应堆裂变链式反应停止后很长一段时间还会有热量放出,整个冷却过程比较长。对于功率大的反应堆可能需要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如果热量不能及时导出,可能造成堆心融化,例如三里岛事故。
插入控制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