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新龙县的人文生活经济。请帮助介绍下好吗?

2025-05-10 04:34:3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新龙,藏语名为“梁茹,意为“雅曲(雅砻江)河谷地”。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中部,地处东经100 °18′—100°54′,北纬30°56′—31°54′。新龙,藏名梁茹,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腹心地带,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县城距州府康定485公里,幅员面积9182.74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人。
  新龙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县城附近谷日发现的石棺葬,证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藏族先民在此生息。南北朝至隋唐时代,这里为“附国”之地。吐蕃崛起后,地为吐蕃所并。唐末吐蕃崩溃后,复为部落分踞。元代属朵甘思宣慰司辖地。其时有僧人喜绕降泽随八思巴朝觐元世祖忽必烈,因其在忽必烈面前表演了将一根铁矛挽成一个疙瘩的本领,被元朝封为“瞻堆本冲”,(意为“挽铁疙瘩的官”)是为新龙第一代土司。新龙也因此而名叫“瞻堆”(意为“铁疙瘩”)。自元至清,新龙分为上、中、下三部(俗称“三瞻”),历为土司统治。明代起中央王朝在新龙设置上瞻对沙堆、上瞻对茹(如龙)、中瞻对喇滚等五土司,分领其地。清同治初年,中瞻对头人贡布郎杰(绰号“布鲁曼”)起义,席卷康北各土司辖地,威震康藏。布鲁曼成为格萨尔式的英雄,声名远播。同治四年(1865),西藏地方政府与清政府联合派军进剿,扑灭起义后,瞻堆地区被清政府赏给西藏地方政府管理。在长达40多年时间中,新龙成为西藏所辖的一块“飞地”。新龙人民不服藏官的统治,举行了多次英勇的反抗斗争。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清末,赵尔丰推行“改土归流”,逐去藏官,设瞻堆委员。宣统三年(1911)筹建西康省,拟于瞻堆置怀柔县。因鼎革未行。1939年西康省建立后,于此置瞻化县,下设四总保,以原土司担任。解放后,因县城所在地藏语名为“如龙”,又名“主母宗”(意为“雌龙”),故更名为新龙,意为“新生之龙”。
  新龙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古发现证明,春秋战国时期,其土著先民就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千百年来,新龙原生态文化一直持续并得已保存,成为一个地域特色文化十分浓烈的地区。加之新龙县地处四川省甘孜州藏族自治州康南、康北之间的过渡地带,其人文旅游资源兼具康北浓烈的康巴文化和康南神奇的香格里拉文化。
  新龙县地处历史上“民族走廊”的核心地带,加之山高谷深,历史与地理环境特殊,长期较为封闭,使其固有的古老民族文化传统被较完整地保存下来,形成了康巴文化中独特的区域性文化——梁茹文化。梁茹文化具有古老、神秘、豪放的特点,有十分鲜明的原生性色彩。在梁茹文化中,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作为康巴文化精髓的格萨尔人文精神,感悟到那种对生命价值提升的不懈追求和对世界、人生倾心关爱的至高境界。也能深切地体验到作为康巴文化核心的人天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文意境和神秘氛围。如果说梁茹文化与嘉绒文化、木雅文化、山岩文化、扎坝文化一样,反映了康巴文化的多元性与区域性特点;既有康巴文化的共性,又有独特的个性的话。那么,新龙县梁茹文化反映的是康巴文化中最古老、最纯朴、最豪放的一面,有着原生态的特殊魅力。堪称康巴文化中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