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朗县明天更美好——记福建省漳州市第三批援藏干部
7月初的朗县,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仅有1000多人的朗县县城居民们倾城而出,穿着节日的盛装,扶老携幼聚在路口,他们按照藏族最高的传统礼节,用最优美的藏歌、洁白的哈达、甘甜的青稞酒,迎来了福建省漳州市第三批援藏干部,他们是朗县县委书记柳建聪、县委副书记曾建新,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陈银良、副县长何德发4位援藏干部。
柳建聪,在一行4人当中年纪最长,经历也最丰富,是他们的带头人。正因为柳建聪书记具备不可多得的多岗位的磨炼,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善于处理、协调各种人际关系的综合能力及个人素质,因此,在漳州市众多处级干部报名援藏中脱颖而出,挑起了漳州市第三批援藏工作的重任。他被确定援藏之后即上京下县,马不停蹄地开展工作,为进藏后的工作开展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准备。进藏4个月来,他不顾高原反应,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和当地干部群众打成一片。他工作上深入细致,政策性强、原则性强、民主作风好。在处理各种复杂问题时“沉着、冷静、周密、果断”,浑身充满军人的气质和男子汉的魄力,给人一种信任感。各级领导和当地干部、群众都对他竖起大拇指,齐声赞道:“朗县第三批援藏工作思路清晰、计划性强、工作力度大,时间安排科学,一步一个台阶,关键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一个好的带头人。”曾建新,漳州市南靖县人,脸上戴着一副细框镜,颇有儒雅之风,援藏之前为南靖县县委常委。斯文而不失幽默的他言语中时常流露出要干一番事业的决心,他的行李包中有许多书,其中有一整套费孝通的社会调查书籍,他说:“我要在西藏做一系列的社会调研,我要通过调研,把费孝通的理论融入到我的实际工作中去。”4个人里,身材高大的陈银良,说话声音洪亮,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实干家。他是漳州市漳浦县人,在乡镇基层任职多年,援藏前为漳浦县县委常委。何德发副县长是4位援藏干部中最年轻的一个。在福建省组织第三批干部援藏的时候,他和他的两个哥哥一起报名,漳州市500余报名同志经严格体检、考察、预选中脱颖而出者不到十分之一,何氏三兄弟竟全部合格,同时入围,成为漳州市干部踊跃援藏的一段佳话。何德发副县长生性幽默、风趣,成天乐呵呵的。他经常在大家疲惫的时候讲些笑话,让大家在艰苦的环境和寂寞的生活中感到几分欢乐和安慰。
在进藏前的座谈会上,福建省委常委、副省长张家坤对他们说:“朗县是全国援藏的一面先进红旗,也是我们福建省援藏工作生活环境最艰苦的地方,你们要实事求是、扎实工作,本着为党、为人民、为社会负责的态度接好福建援藏的“第3个接力棒”。为勉励漳州市4位援藏干部,张副省长挥毫写下“发扬成绩,奋力拼搏,不负众望,再立新功”16个大字送给4位援藏干部。他们深知,这次援藏工作既光荣又艰巨,任重而道远。
他们到了朗县后,4位同志没有被面前的恶劣环境和工作所吓倒,也没有因过去是“援藏红旗”而背上思想包袱,他们把压力变动力,以高昂的工作斗志,饱满的政治热情,去迎接新的挑战,去接受严峻的考验。7月3日,柳建聪等4位援藏干部刚刚踏进朗县,他们不顾路途上的疲劳和高原缺氧所带来的头疼、耳鸣、眼花等种种身体不适,立即与第二批援藏干部做好工作交接的各项准备工作,采纳各方意见、交流宝贵经验。第二天,漳州市4位同志就马上开展各自的工作,他们分别与朗县领导班子成员个别谈话,组织调研组到各乡镇、农村开展工作,深入基层,走访农牧民,看望教师、学生,慰问部队官兵,考察重点项目,倾听群众呼声,与当地的干群打成一片。有一次,他们到拉多乡巴村调研时,农民正在收麦子,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援藏干部二话没说,就急忙和群众一道抢收小麦。两个多月过去了,他们不论白天黑夜,不管节假日,从不休息,每天都在超负荷工作。这种近乎玩命的工作,对一般的人来说都吃不消,更何况刚上高原。对高原缺氧的气候还不适应的他们,身体的不适就可想而知了。柳建聪书记由于过度紧张、疲劳,再加上高原缺氧反应,已经有一个星期没有合上眼。他在主持一次会议时由于过度疲劳,差点昏厥,但他仍 坚持到会议结束后才回来打针、吃药、吸氧。由于血压急剧上升,医生劝他住院治疗,他说:“工作刚刚开始,不能为这点小事而影响大局。”他只休息了半天又投入到工作中去;曾建新副书记开始也睡不好觉,又经常患感冒,也是一边吃药,一边工作;陈银良常务副县长刚来几天一直流鼻血;何德发副县长眼睛发红,身体不适。对于这些,他们都不以为然,认为高山反应带给身体的种种不适是正常的,坚持一段时间就会慢慢好起来。他们把自己的身体安危置之度外,却把朗县的工作放在了首位。他们这种密切联系群众,扎实工作的作风和敬业精神,很快得到朗县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深得朗县人民的信任和尊敬,迅速树立起第三批援藏干部的良好形象和崇高威望。
这就是漳州市4位援藏干部感人的事迹,一个充满活力、充满团结精神、充满战斗力的集体。相信在他们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下,朗县的明天会更好。
《西藏日报》 (2001年11月01日第三版)
组织什么组织~ 像他这样的人会为那区区25万折腰,他陈银良要贪早救贪了,还会为那25万,现在这种病态社会,将心比心啊,连一个农村妇女的储蓄都会比银良的账户多~ 像他这样的干部要真的是出点什么,我看漳州政府的公信力也会下一台阶~ 跟其他出事的官员比比,有谁能在此得此殊荣,从第一条评论到最后一条全部都是顶他的。 我们永远都会记得他 漳州市民政局局长—陈银良
工作了大半辈子,从没见过像陈银良这样有良心,有正义感,确实想改善社会贫苦人民的官员.工作中没有什么困难能难得倒他,在困难面前总是显得很冷静,跑上跑下去解决问题,具有很强的沟通交际能力,善于处理工作中的矛盾.他是我们漳州人民的好官,是党和政府工作的好助手,党和政府应该珍惜这样的好官,别让要这样的干部寒心,不要让人民寒心.---------------漳州机关干部
你只要记得他是一个性格爽朗,直率的,有能力办事好干部,好局长~
三楼说得有误,据说是他是受位老板之托送了一个礼物给陈忠厚,里面包了钱,陈局并不知情,,陈忠厚想戴罪立功,供出了陈局,纪委错捉没错放,就法办了陈局,现在陈局在牢中,一切只有他知道了,这种时候他也有时也有口说不清,希望检察院的同志的给他一次申辨的机会,还原当时的真实情况,相信漳州市检察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