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翻开《首义精神耀千秋》这本书时,我的心里就会涌起一股自豪之情。一个世纪过去了,革命先贤们不怕牺牲,敢于奉献的精神,一直回荡在我脑海里。今天,我们重温那段历史,缅怀那为信仰而舍生取义的烈士们,谁不为那惊天动地的故事而感动呢?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长期积贫积弱的中国,到了危急关头,孙中山先生和一批仁人志士奔走呼号,前仆后继,多次举行起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为后来的人民革命奠定了基石。在历史长河中,它可能仅仅只是一簇小小的浪花,一片小小的涟漪,但这次革命,却以排山倒海之势,给了统治者们致命的一击。
追忆那些惊心动魄的岁月,在武昌起义前后,有许多人勇立潮头,为中华民族抛头颅、洒热血,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献给了祖国,我应当永远记住他们:面对反动派的屠刀,视死如归的彭刘杨三烈士;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血染黄花岗的七十二烈士;在供词上仅仅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巾帼秋谨……还有邹容、陈天华、章炳麟……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不畏艰险、敢于牺牲的献身精神,熠熠生辉、万古流芳。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百年过去了,但首义精神会永远留在荆楚儿女的心中。
你们应该有读本吧,把上面能抄的都抄下来就行了。我们刚写完。
弘扬首义民族精神,担负中华历史责任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首义民族精神,担负中华历史责任”。
打开记忆的闸门,翻开尘封了百年的1911年10月10日那一页,我的耳边仿佛听到了武昌城头的激烈枪声,眼前似乎重现了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一批仁人志士,聚集在“振新中华”的旗帜下,为挽救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奔走呼号,前仆后继,血洒街头的壮烈情景。
一个世纪过去了,革命先贤们的业绩熔铸成了不朽的史诗,他们的抱负在后人的手中已经变成了现实。先贤们曾经生活和战斗的这块土地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因为辛亥首义功绩彪炳千秋。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因为辛亥志士永垂不朽。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还因为辛亥革命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辛亥武昌首义精神。
“能争汉上为先著,此复神州第一功。”伟大的辛亥革命发端于武昌首义,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武昌首义居功至伟。武昌首义的历史功绩留给荆楚儿女无上的光荣与骄傲,更馈赠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辛亥武昌首义精神。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辛亥武昌首义精神,就是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世人未为我敢为,天下未发我首发”辛亥武昌首义精神,就是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革命!革命!得之则生,不得则死,毋退步,毋中立,毋徘徊。”辛亥武昌首义精神,就是不畏艰险,敢于牺牲的献身精神。“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辛亥武昌首义精神,就是一呼百应、精诚团结的协作精神。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民族观为指导,以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进步、共存共荣为奋斗目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历程中,由于党的民族理论的科学性和党的领导的正确性,各民族在共创中华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提炼,给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增添了新的内容,诸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新时期创业精神等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特定时代、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的新体现、新亮点,并成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建设祖国的凝聚力量。
岁月更迭,沧桑巨变。昔日破败落后的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我们是新中国的建设者和继承人。应该始终牢记先贤的教诲:“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扎根于中华大地丰厚的文化和历史的沃土之中,中华民族所以能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民族精神始终是重要的力量源泉。在新的历史时期,亿万人民是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实践主体,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继承者、倡导者、发扬者、实践者。对中华民族来说,21世纪是充满希望又充满竞争的世纪,这种竞争,不仅表现在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也突出体现在民族凝聚力方面。民族凝聚力的加强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来源于各民族的共同理想,来源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广泛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它既同我国传统美德相承接,又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相统一。它以与时俱进为特征,既反映了历史上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也反映了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这一篇也不错,看看吧。
还是自己写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