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近段时间,市民关注度较高的莫过于封闭式住宅区被取消的政策。国务院近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打通各类“断头路”,加强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系统建设,倡导绿色出行,合理配置停车设施,逐步缓解停车难问题。
日前,针对近日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参与意见起草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再次发声,表示意见提出的并不是要“拆墙”,主要是要“开门”。近日,本报记者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面对“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小区大门将打开时,市民在一片议论声音中,更多的是对种种问题的担忧。
担忧一:外来人员随意进,安全怎么保障?
封闭小区如果开放,不少市民首先想到的就是,捡破烂的、收废品的、卖盒饭的、贴小广告的、通下水道的、开锁的、磨刀的、还有各种图谋不轨的……如果小区开放了,今后是不是一出门就会见到这些人?
家住福华园小区的市民郭女士说:“现在的小区都有物业,即便出了盗窃等事故,你还可以通过物业解决。要是小区开放了,人身财产安全这一关就难过,到时候你再因为有人撬开窗子找物业,我觉得解决难度就加大了。”
“小区如果没有围墙,我会缺乏安全感。”郭女士说。多年来居住的小区都带有院墙,进入小区就有物业来保障生活,现在却要“开放”,不少市民表示难以接受。
担忧二:小区交通安全谁保障?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光明路上的锦龙国际小区,该小区几十栋楼用围墙围着,呈封闭式状态。刚走进小区大门,就看见十余辆汽车并排停在小区的路旁,小区内道路旁甚至人行道上都停着私家车,留给行人的通道比较狭窄。虽然小区内卫生整体较为整洁,但同样存在道路拥挤的问题。
“居民小区如果没有围墙,最直接的就是外来车辆和人员的进入。如果在小区里,各种车辆呼啸而过,安全谁来保证?”住在该小区的市民林先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林先生介绍,“现在大都是老人在家带孩子,平时上班时间小区里大都是老人和孩子。要是小区开放,小区的街道就成了公共道路,难免会有外来车辆进进出出,威胁老人和孩子的安全,而且本身小区内的停车位就不多,如果开放后别人再停放,不仅安全问题让人担心,管理上也很难。”林先生继续讲述自己的担心。
担忧三:乱扔垃圾、噪音污染,影响生活环境
道路越来越宽,出趟门越来越累。商圈越来越多,逛个街却越来越难。这是不少市民日常生活中都会感受到的问题。
“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赞同者认为这有利于资源共享、社会融合,能增加毛细血管道路,缓解城市病,体现城市规划理念的进步。但是疑惑者担心,没有围墙住所安全、交通安全难以保证。同时,小区环境大受影响,外来人员行为不受约束,乱扔垃圾,生活坏境势必会受影响。
家住桃园小区的市民方女士表示,“试想,如果小区打开,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出现在你的小区。店铺随处都是,光来来往往的车辆和做生意的噪音都会让人受不了。”
据方女士介绍,自己的闺蜜家住薛城区一个小区,而且是典型的“开放式小区”。小区西侧紧邻一所学校门口的马路,东侧是一个小广场,北侧是繁华的街道,南侧是商业街,整个小区没有一个大门,周边的商铺担当起了小区“围墙”的重任。
“因为没有围墙,整个小区就跟普通街道一样,洗车店、包子铺、辅导班,到处都是,就连机动车也可以随意出入,小区环境会变得很差。”方女士埋怨。
担忧四:物业费会不会增加?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安全问题,“小区拆墙”涉及的产权、物业管理费用等问题也是众多受访居民关注的重点。
“小区开放之后,物管费会不会增加?”家住市府名苑的居民杨先生对此问题很关注。
杨先生说:“小区开放后,自己买房的产权是不是被侵犯,怎么补偿?开放之后小区的物业费是不是要提高?这几年,自己小区的诸多硬件设施没见改善进步,但是物业费用一点也没降低,今后小区进行‘开放’,物业成本肯定也会转移到居民头上。”
“开放小区可能产生安全问题,但如今不开放,小区的安全问题照样存在。物业费会不会提高,这个问题就实在得多。”家住东湖湾小区的居民刘女士表示。
开放式小区典型:立新小区
所谓“封闭住宅小区”,就是现在绝大多数小区的模样:安保第一道防线设在小区大门,小区被围墙环绕,它是一个自成一体、与外隔绝的空间。
而住宅小区逐步打开,从目前来看,指的是放开小区道路,实现住宅内部道路公共化,开放小区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设围墙”。说到开放式小区,记者首先想的小区就是立新小区。6日上午,记者来到立新小区实地探访枣庄老城区这个“没有围墙的小区”。 立新小区位于市中区解放中路,小区住宅楼紧挨立新小学。记者发现,小区四周没有围墙,临街住宅楼是商住复合型楼,一层是商铺。小区内三条主干道比一般小区道路要宽,直接连接小区外道路。
有规划部门人士透露,最初建该小区时由于没有围墙,居民曾一度反对过。据了解,立新小区始建于1993年,属于开放式的老旧小区。多年来,小区人来车往、“鸡犬相闻”、垃圾扎堆、乱搭乱建的问题颇为严重,居民颇有怨言。
进入立新小区,能感受到与其他小区最大的不同就是商铺林立。包子铺、服装店、辅导班,就连洗车店也在小区内开得红红火火。不仅如此,记者还注意到,位于小区南边的新声路俨然成了进入小区的重要道路,甚至成了通往解放路的一条“主要干道”。
“我们小区没有围墙,也没有大门,多年来都是外来车辆和人员随意进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麻烦。”在该小区居住多年的居民冯女士告诉记者。据冯女士介绍,由于小区没有院墙再加上紧挨学校,外来人员的车辆常常停靠在小区内,自己的私家车常常无处停放。
“拆了墙”就是“开放式小区”吗?
记者采访在枣庄从事房地产工作多年的李经理,据他介绍,住宅小区的“开放”和“封闭”并不是靠一堵墙来区别的,“目前社会上不少房企在宣传时都打出‘开放式小区’的旗号,但是各小区的实际情况又不一样。‘开放式小区’业界还没有规范的概念。从我个人工作经验来看,‘开放式小区’是一种利于小区居民的模式,商铺、健身、娱乐等配套公共设施是对外开放的,通过不同的经营模式来维护。”
我市规划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市民对“开放式小区”的担忧完全没有必要。“文件提出‘逐步打开封闭小区和单位大院’住建部网站也明确解释,‘逐步打开’就是要有轻重缓急,并不是‘一刀切’,也不是‘一哄而起’。”该工作人员还解释道,像老城区以立新小区为代表的“没有围墙的小区”,就是早期开放式小区,但与“街区制”有本质区别。在枣庄老城区像立新小区、文化三村、文化四村等都是八九十年代建设的开放小区,这与当时枣庄的城市理念、经济文化有关系。
规划部门工作人员还强调,在实施逐步打开封闭小区和单位大院的同时,会多听取居民的意见,依法依规处理好居民的诉求,切实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
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