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冬果的主料

2025-05-17 23:39:2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冬果梨:俗称“西园梨”,产于兰州市七里河区花寨子乡水磨沟,西园一带的为最佳,有几百年的栽培历史。因水磨沟特殊的土质和水质,所产冬果梨肉质细嫩,皮薄多汁,香脆纯美,为全国独有。冬果梨9月收获,可贮藏到来年6月份,其色味不变。有洁肺祛痰,止咳散寒之药效。熟食对老年人哮喘、气管炎患者效果甚佳,在众果中享有盛名。冬果梨个大皮厚,肉质粗硬,同酥木梨口感相似,生食口感不佳。但煮后不绵,仍能保持脆爽甘甜,且少了粗砺感,冬季内燥之时食用口感极佳。冬果梨含水分85%左右,富含果酸、葡萄酸、蔗糖、苹果酸、蛋白质、钙、磷、铁、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它不仅有鲜食之美,而且还有蒸食、煮食之妙。《本草通志》中载:“冬果梨之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它具有止咳、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非凡功效,可见,古时人们对梨的保健功能已熟知。
冬果梨属蔷薇科,仁果亚科,梨属,属白梨系。有大、小冬果之分。小冬果向阳面略有红晕及淡褐色斑点,较大冬果所含可溶性固形物质多,果肉细密,石细胞少,品质略优。有趣的是,民间传说,冬果梨有“公”、“母”之分。其蒂部凸起者为“公梨”,凹进者为“母”梨,“母”梨较“公”梨略为细嫩可口。 冬果梨煮熟来吃,更是独具风味。冬果梨,主要产于兰州郊区及皋兰、靖远和河西一带,冬果梨在什川已有数百年的栽培历史。康熙四十二年编著《河州志》,清康熙二十五年编《重订兰州志》,雍正六年编修的《甘肃通志》中均有“兰州出梨,梨兰州者佳”的记载,而什川则是兰州梨的主要产地之一。在今天的什川梨园中,尚存三百余年生的冬果梨树,仍苍劲古朴,春蓓绽雪,秋实累累。兰州、靖远等黄河沿岸地区栽培冬果梨的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贮藏经验,采用井窖、土窑洞、半地下式(或全地下式)、通风贮藏窑(库)贮藏。冬果梨耐贮藏,最适宜的采收时间是寒露前后(即10月上、中旬),采收太早,风味差,品质劣,而且贮藏后水分散失快,果实容易皱缩不耐贮藏。采收过晚,造成采前大量落果,降低好果率。因此采收太早或过晚都不适宜。冬果梨皮薄易伤,靖远一带果农在采收时常用羊皮袋盛果,装满后再另换—袋,保证果实质量。冬果梨的贮藏必须经过发汗,发汗的目的是使果实后熟,内含物进行转化,伤疤愈合,以免产生果肉褐变。